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封城”两个月,武汉如何夺回失去的时间?

武汉的春天如约而至。

随着确诊人数持续清零,整座城市的生活、工作节奏,开始有序恢复。

3月16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全市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计划》通知,优先在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四个新城区,支持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到位的企业和项目有序复工复产。

从当地媒体披露的湖北、武汉主要领导工作日程也可看出,“复工复产”已成为当下武汉一大关键词。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1月23日按下“暂停键”以来,武汉“封城”已整整两月。

疫情爆发前夕,2020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为7.5%~7.8%。而2019年,武汉GDP增速预计为7.8%左右。

早在今年1月11日,武汉集中开工116项重大工程,涉及总投资额2712.5亿元。这样的“大手笔”,在全国城市中都算得上少见。

当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武汉此举,“对于全国启动投资、改善预期、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武汉本身来说,重大项目将影响城市新一年的发展方向,也将是武汉接下来经济回血的重要抓手。

梳理首批开工重大项目名单,我们也许能够借此窥见,已经“失去”一整个冬天的武汉,哪些领域将成为它回归经济常态的关键?接下来,又该如何向既定目标努力?

生物医药关键年

突发的疫情,再度唤起人们对医疗健康的关注。研究机构指出,医疗卫生用品和设备或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对于生物医药重镇武汉而言,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格外突出。疫情期间连轴运转的生物医药企业,不仅缓解了武汉药品和器械短缺问题,而且在武汉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进程中,2020年也是一个重要节点。

根据《长江日报》披露的项目清单,武汉今年首批开工项目中,不少涉及生物医药领域。

其中包括,位于东湖高新区的生物创新园二期项目、中创医疗器械和特医食品项目,江夏区的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研发生产中心项目,武汉经开区的同济现代医药生态产业园项目以及临空港经开区的达诚佳禾中药产业园项目等。

光谷生物城 图片来源:创新光谷

光谷生物城一直被视为武汉生物医药产业核心载体,而生物创新园是光谷生物城六大园区之一。

按照规划,生物创新园二期将延伸生物创新园核心功能,鼓励光电、信息、生物技术企业跨界合作,开展以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细胞制备、医疗大数据、移动医疗为方向的产品研发。

生物创新园二期开工,为光谷生物城进一步突围提供了新的空间。2018年,“10岁”的光谷生物城定下2028年完成生物健康总收入达万亿的目标。然而,其相关负责人也注意到,北京、上海、苏州、深圳、成都等多地均在加快生物健康产业布局,“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竞争局面,让光谷生物城也面临挑战。

去年底,在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中,武汉光谷生物城所在的东湖高新区位列第四,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苏州工业园区之后。

2020年,正是武汉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力的关键之年。

去年4月,《武汉市大健康发展规划(2019~2035年)(送审稿)》发布。

根据规划,到2025年,武汉大健康产业总收入将达8000亿元,新培育100亿级企业5家至8家;到2030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达13200亿元,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其提到的医药产业“一城一园三中心”布局中,年初首批开工重大项目所涉及的光谷生物城和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分别对应其中的“一城”和“一园”。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有近2000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到2018年,大健康产业总收入突破两千亿元。

此前,当地主政官员曾指出,武汉具有独特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人才储备,是建成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基础,“武汉发展大健康产业有基础、有信心”。

如何稳住制造业

与生物医药产业类似,在此次疫情中,新兴产业成为稳住这座传统工业大市经济脉搏的关键领域。

当地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在武汉汽车产业几乎停摆时,通信电子产业几乎没有停工,且短期内所受影响基本可控。

曾因钢城与汽车城闻名的武汉,产业结构调整的端倪已现。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