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创全球汽车产业 欧美多家车企“挣扎”后接连停产防疫(2)
时间:2020-03-21 09: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各车企暂时设定的停工停产时间不尽相同,例如福特、通用、宝马、戴姆勒等车企都暂定停产两周,而大众、特斯拉等车企的停产时间则为三周,这一方面与工厂所在地的疫情和地方政府的规定相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疫情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全球汽车业即将陷入“停摆”,不少机构和个人开始预测疫情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汽车咨询机构J.D。 Power近期发布报告指出,美国汽车零售销量将在今年缩水300万辆,总销量可能会跌至1400-1600万辆的区间内。此前J.D。 Power曾经预测美国车市年销量或为1680万辆,但疫情之下这一目标已经无法实现。 疫情会对全球汽车工业带来多大影响?包括车企负责人在内的业内人士都表示难以预测。 在3月17日举行的大众汽车集团2019年线上年会上,大众集团管理董事会成员财务与IT负责人弗兰克·威特(Frank Witter)坦言,目前预测疫情对销量的影响非常困难,且为时尚早,因为无从得知疫情会持续多久,以及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多大影响。 3月20日,国内一位长期做汽车咨询的人士也无奈称,预测疫情对行业的影响实际上要先预测全球疫情达到可控状态的时间。这显然超出了汽车行业人士的认知范畴。 唯一可知的是,这会为所有车企都带来挑战。停产意味着产能蒸发,疫情没有受控意味着需求不足,即便规模庞大如大众,也申明了这未知的挑战。“2020年将会非常困难。新型冠状病毒给我们带来了未知的运营和财务挑战。”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表示。 国内汽车工业难独善其身 相比较而言,中国反而成为汽车工业运行最接近常态的地方。上周,湖北省企业开始陆续复工,中国汽车工业也逐渐恢复元气。 在此情况下,有观点认为,中国或成全球车企的“避风港”,尤其是零部件企业,在疫情的特殊节点下,汽车产业链有望加速向中国汇集。 不过这一观点并不为汽车业内人士认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3月20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疫情导致欧美汽车制造暂时停摆,这将直接影响国内部分零部件企业的出口。 实际上,汽车产业链具有全球融合度高、链条环节长、参与玩家多的特点,在单一国家或地区完成所有供应链布局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疫情的全球化蔓延对汽车产业链影响巨大,这一点在中国疫情初期便有所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全球工厂停产下,中国汽车工业也将面临一定难题。罗兰贝格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吴钊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我国车企已经有了很高的零部件本土化率,但仍有部分部件依赖进口,如动力系统的一些核心部件及传感器等。 因此,目前包括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在内的全球主要汽车及产业链基地均大面积宣布停工停产,工厂关闭或限制产能,其举措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周内逐步体现,也将传导回中国的汽车产业,造成“二次冲击”。 “全球产业链一体化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汽车产业在全球疫情中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当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所处国家或地区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生产制造恢复常态后,全球各地的生产与供给才能恢复往昔状态。”吴钊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