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上车量产的边缘AI芯片,开启国产替代的“征程”
时间:2020-03-10 03: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汽车从诞生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优化它的性能。但此前由于算法和算力的限制,汽车的性能优化只停留在第二产业阶段,和信息化并无太多联系。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自动驾驶逐渐成为现实。以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为代表的智能驾驶产品成为汽车厂商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汽车市场,ADAS系统正成为各类车辆的标准配置,迎来爆发前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车载边缘AI芯片的发展。 豪强林立,扛起国产大旗 如今,AI芯片的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云端,部署于终端的各项产品早已日趋丰富。和智能手机、安防摄像头等应用场景相比,自动驾驶汽车未来所需的芯片数量更多,难度更大,功能更繁多,涉及到的商业生态也更复杂。毫无疑问,车载AI芯片未来将会是全球半导体玩家们角逐的焦点。 丰田Toyota公司的行调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车用半导体的强大需求已经使供给端产能开始吃紧,用于自动驾驶的AI芯片需求,有望在未来5年内实现高速增长。丰田Toyota预计,车载边缘AI芯片的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8.5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52亿美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44%。 放眼全球,尽管芯片研发需要大量资金,但是芯片作为自动驾驶核心元件,还是引来众多巨头在此布局。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众多玩家中既有电子半导体巨头,也有传统汽车半导体供应商,还有新进玩家。 英伟达近年来一直致力于AI芯片的研发,在自动驾驶领域解决方案齐全。昔日PC时代CPU王者英特尔错失智能手机时代后,唯恐再次错失自动驾驶时代。在推出IntelGo平台后,不惜153亿美元重金收购Mobileye。不过,凭借Mobileye先进的ADAS系统和的EyeQ芯片,英特尔获益匪浅,在ADAS和车载AI芯片领域地位日益强大。 高通在汽车产业的布局不仅限于其擅长的通讯领域,在ADAS等领域也表现不俗,并推出其系统级SoC芯片骁龙820A。作为汽车半导体传统供应商,恩智浦瞄准多个控制域,打造其芯片及计算平台。德州仪器凭借自身优势,从低级ADAS领域切入,推出TDA系列SoC芯片持续发力。而特斯拉也不甘于仅仅是造车,发布了其车载AI芯片FSD。 如此多头部玩家的加入,大大激发了这一新兴领域的活力。PC及移动芯片时代,中国因为科技基础差而一直受制于人。但在此次全球科技狂欢下,中国并没有缺席,而是涌现出华为、地平线等多家优秀企业,甚至先发制人,走在前列。 其中,地平线在众多AI芯片企业中,不仅是中国AI芯片的代表,也是实现国产替代,挑战国际巨头的利刃。其超前的布局意识与强大的技术水平,使其能与Mobileye等国际一流企业直接一较长短。 迈入前装元年,商业化剑指全球第一 地平线是全球第一家AI芯片创业企业,目前也是AI芯片领域全球估值第一的独角兽,估值已达30亿美元。早在17年地平线就开始布局车载AI芯片征程一代,紧接着征程二代横空出世,并达到车规级标准。 既有时间上的优势,又有技术和产品上的领先性。很快,地平线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已经量产车规级AI芯片的公司。 所谓车规级芯片,实际上是一套对芯片硬件的规格标准。符合标准的,则可称为车规级。 总所周知,车规级标准极难认证。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代表了芯片行业中的最高标准,与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相比,车规级AI芯片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上都有最高的要求。必须要达到,车载环境温度在-40℃到125℃区间,故障率为0。 虽然难度巨大,地平线CEO余凯却把它当做对公司的磨炼。“车规级芯片开发周期长、难度大,是硬科技,但也是长跑道上的创新,可以帮地平线建立自己的竞争壁垒。”余凯说道。 当下国际巨头公司对我国芯片在合作条款、技术支持方面都非常苛刻,国产处理器的开发迫在眉睫。地平线征程二代达到车规级标准,实现了国产芯片的技术突破,开启了国产自动驾驶落地的“征程”之路。 3月5日,长安在线直播发布全球首款智能人机交互SUV――长安UNI-T,该车是首款搭载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智能汽车。而其使用的就是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二代。依托征程二代的强大算力,长安UNI-T可全方位实现车内场景化感知,并基于感知结果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智能推荐、智能车控等功能。 据亿欧科创了解,长安UNI-T将于今年6月正式量产上市,届时征程二代将正式成为中国首个上车量产的边缘AI芯片,地平线也将正式迈入车规级AI芯片的前装量产元年。 据悉,今年地平线征程二代芯片在L2/L3自动驾驶领域将会有多款前装量产车落地,对于中国汽车业整体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