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智能网联汽车 腾讯智慧出行速度几何?
时间:2020-01-06 01: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12月31日,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揭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北京市将共同开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地图应用试点工作。不难看出,一方面我国加大了对车联网产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智能网联已经成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也是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增长潜力。根据预测,智能网联汽车将迎来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到2035年将占世界25%左右的新车市场。 回望刚过去的2019年,对汽车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技术创新给预冷的中国车市带来了怎样的助力? 一、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导向持续利好 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未来十年国家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明确指出到2025年要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和各项关键技术。此后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保驾护航。 2019年,国家更是加大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扶持力度。9月16日,上海颁布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9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和生产;9月23日,全国首张自动驾驶商用牌照从湖北武汉发出;10月25日,发布《2019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法律研究报告》,提出要创造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国家政策持续推出,并制定了相应的财政、产业、人才等配套政策,将进一步催化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将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契机和利好。我国在标准和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技术路线正得到全球广泛认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车企”,跨界合作方兴未艾 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到“人-车-路-云”多个层面的相互协作,涵盖面极为庞大,是一条极其复杂的产业链,跨越众多领域。因此,单个行业的企业往往很难独立完成,需要多个行业的企业跨界整合协作,其中“互联网+汽车厂商”的合作如火如荼,备受外界关注。 BATH四巨头纷纷拉开了与车企的合作大幕。 1月9日,腾讯与伟世通、广汽研究院达成三方合作,智能一体化座舱即将量产,开启了智能座舱新时代。 4月2日,华为携手东风汽车、襄阳政府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第一城,将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上升到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高度。 6月26日,腾讯与广汽联手打造的如祺出行发布,创造了车企+互联网出行合作新样本。 8月6日,百度与中国一汽红旗共同打造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落地长沙,树立了智能驾驶的新标杆。 8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和上汽集团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双方将重组斑马网络公司,共同打造下一代的智能网联汽车,体现出了这个创新领域的探索和无限可能。 11月15日,搭载了微信车载版的广汽传祺GS4上市,为用户带来了更愉悦的驾驶体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动驾驶领域,国际车企对中国市场不断加大投入,宝马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腾讯将助力宝马建立中国高性能数据驱动开发平台,为智能网联汽车的跨界合作提供了新的经验。 在跨界融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具有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技术优势、而汽车厂商拥有硬件设备和量产经验,双方的整合协作将加速应用场景的落地和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将为无人驾驶的落地奠定基石。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无人驾驶还在路上 自动驾驶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按照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L0-L5的标准, 目前,仅有部分量产车型达到了L2—L3水平,比如沃尔沃XC60、特斯拉Model系列、全新奥迪A8等,L4自动驾驶尚处在测试阶段。业内人士预计,真正的无人驾驶将在2025-2030年间才能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