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高度、广度:国企创新再攀新高峰
时间:2019-12-30 09: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再次成功发射两颗“北斗星”,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至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成功发射。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10月31日,在中国电信北京公司朝阳门营业厅,消费者在体验5G云VR视频。当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正式发布各自的5G套餐。 记者 沈伯韩 摄 12月16日,一列动车组列车从成贵高铁西溪河大桥上驶过。 记者 杨文斌 摄 从高铁数条新线路的相继开通,到5G应用场景的渐次落地,国企“速度”拉开新帷幕。从我国火星探测器真容亮相,到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国企“高度”不断刷新纪录。从首个海上大型深水自营气田的开钻,到横断山脉纵谷区首座万米长隧的贯通,国有企业“上天入地”“钻山跨海”,不断开拓发展“广度”。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2019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同样肩负起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创新的重要使命。国有企业砥砺奋进,推出了一批重大成果,国企科技创新再攀新高峰。 高铁5G开创“新速度”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上,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首次亮相,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具备启动高速试验线建设和后续产业落地的基础。“中国速度”开启新征程。 中车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研制项目于2016年7月启动,由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具体实施,联合3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攻关。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师张志强介绍,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列车既可在长大干线交通中发挥速度优势,也适用于中短途快启快停应用,可大幅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而这只是我国“交通强国”建设中的一个篇章。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通车。成贵高铁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终至贵阳市,线路全长648公里,设计时速每小时250公里,是我国西部高铁大通道南北贯通的最紧要一环,至此,我国西北经西安、成都、贵阳、广西可直达我国东南。12月12日上午,在北京市密云区梨花顶隧道内,京沈高铁全线最后一条隧道历时63个月顺利贯通。实际上,12月以来,郑渝高铁郑襄段、京港高铁商合段等多段高铁纷纷正式通车。到2019年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3.5万公里,今年开通的高铁将超过5000公里,是近四年来开通高铁最多的一年。“四纵四横”已经建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越织越密。 除交通运输外,发展“新速度”也同样打开了信息传输的高速路。今年3月,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成功完成。“借助中国移动5G网络的保障,首次实现了海南、北京两地远程手术,解决了4G网络条件下手术视频卡顿、远程控制延迟明显的问题,手术近乎实时操作,甚至感觉不到病人远在3000公里之外。”操刀这次手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兼海南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凌至培表示。 10月31日,在2019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5G商用正式开启,三大电信央企分别公布5G套餐并于11月1日起正式执行。5G应用场景逐个落地,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远程医疗等新技术的高速路被渐次打通。2019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上,海尔联合中国移动和华为发布了全球首个“智能+5G”互联工厂,定义未来智能制造。从2019年春晚到两会报道,从北京世园会到国庆阅兵直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倡导的5G+4K(8K)的超高清视频,开启沉浸感视觉体验。而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5G远程急救指挥中心”已经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应急救援、远程监护等一系列功能…… 中国移动市场部副总经理首建国表示,“目前我们正在14个行业打造100个5G应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现在已经在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行业初具规模。” 航空奇迹探索“新高度” 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23次发射。此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更重航天器,或将航天器送向更远深空的能力,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