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多家车企重启日韩电池采购,本土电池巨头跑单风险骤增(2)

  而对于多家车企与日韩电池合作,疑似导致宁德时代“跑单”的现象,上述匿名人士表示,合作的达成主要是基于车企对供应链稳定性的考虑,“‘双电池供应商’或将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选择”。此前就有消息显示,宁德时代因产能不足导致各大车企出现抢单现象,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进程。但主机厂出于趋避风险而采取的“双供应商”的做法,无疑也将使宁德时代直面日韩电池的竞争。

  梅松林认为,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宁德时代在电池核心技术上的创新能力,以及与众多车企的深度合作甚至绑定,是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保持其稳定运营的关键。

  但周令坤表示,主机厂向来欢迎多渠道供应,出于包括性价比在内的核心零部件配套定点考虑,预计合资车企动力电池订单会慢慢转向日韩电池厂。

  “在日韩电池在华产能集中释放之前,国内电池厂必须要在缓冲期内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提升综合性价比、性能和质量,并谋求海外市场的机会。”周令坤表示。日前,宁德时代宣布将进军电动船舶行业,并已在欧洲布局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基地。

  而对于那些小规模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在日韩电池的大举进攻下,将不可避免的加速洗牌。事实上,在补贴退坡带来的成本压力下,过去两年中,动力电池企业的淘汰赛从未停止。根据高工产研发布的数据,两年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155家,但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下滑至105家。目前,部分动力电池企业频频出现被主机厂拖欠货款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动力电池的“三国时代”,还存在着许多“野心家”,那就是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成为公认发展趋势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一家主机厂甘愿被电池供应商卡主脖子,即便日韩电池将杀回竞争,大大丰富电池供应商的选择。目前,虽然大部分主机厂电池以采购为主,但越来越多的主机厂正在筹划自建或与合作伙伴共建电池生产基地。

  “反攻”前夜

  面对这一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诱惑,虽然有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强劲的本土对手。日韩电池仍全力以赴杀回中国市场。

  12月2日,外媒报道传出,韩国电池制造商SK创新计划投资10.5亿美元(约73.82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江苏省盐城市建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厂,供应给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之一——东风悦达起亚汽车,这是SK创新在中国的第二家电池制造厂。此前,东风悦达起亚K3插电混动的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

  与此同时,SK与北汽集团的合作也再度重启。12月5日,SK集团与北汽集团、北京电控联合成立北电爱思特(简称BEST)宣布竣工投产,未来将为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进行电池配套。在此前曾供应暂停的背景下,BEST的成立被认为标志着SK电池与北汽新能源合作的加深,而后者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商。在此之前,宁德时代也是北汽新能源的主要电池供应商。

  正在中国加快电动车布局的合资巨头上汽通用,虽然公开声明中国电池合作方为宁德时代,但12月6日,通用宣布将携手LG化学大规模生产电池单体,应用于公司未来推出的电动车产品,且双方将投资23亿美元组建一家各持有50%的股份的全新合资企业,随着此消息的释放,业内猜测上汽通用未来采用双电池供应商模式的可能性较大。

  而以上只是日韩电池近期在中国市场布局的冰山一角。在去年重返电池“白名单”后,日韩电池生产商就已开启了加大在华投资布局的战略。如去年底三星环新动力电池新建二期工厂项目在西安开工,以及今年6月LG与吉利的合资等。

  除了与主机厂成立合资公司,日韩电池也与中国电池生产商合纵连横。今年5月8日,LG化学与华友钴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将于2020年5月份量产。而SK创新除了与北汽集团合作,还将与电池制造商惠州亿纬锂能合作建设另一座电池厂。以上举措被认为是日韩电池企业为维持供应体系稳定、降低成本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作出的选择。

  虽不及韩国电池企业的高调布局,但一向谨慎的日本电池企业也开始对中国市场有所动作。日前有消息称,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步入正轨,松下已有在中国市场生产电池的计划。而今年年初丰田与松下宣布2020年底前成立合资公司,也成为丰田在华合资公司——广汽丰田、一汽丰田新能源汽车电池供应商转向松下的前兆。目前,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的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