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后视镜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及行业市场分析(2)
时间:2019-12-07 22: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2014年以来,集成了行车记录、记录回放、带导航及显示的智能后视镜,开始在汽车后市场上形成了很好的销售。智能后视镜的与智能车机相比,智能后视镜与原车匹配上没有很强的约束,产品通用、安装方便。因此,智能后视镜产品在汽车后市场的零售渠道有较强的竞争力,挤占了‘专车专用”的车载导肮产品的部分市场份额。拥有较强技术基础的企业需要及时推出智能后视镜产品,满足市场发展的这一需求。 三、中国汽车智能后视镜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从智能后视镜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只有创新才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出路。创新是任何一个国家、企业、任何一个行业、一个小店甚至每个人都不得不一直面对的话题和使命。但从目前后视镜产品一年一年的变化来看,似乎创新程度仍然不够,比如自从沃可视开发出这种后视镜产品,这算是一次大的创新,创造出这种新的产品形态。从以前的小系统,到现在的安卓系统甚至到大屏3G/4G通讯的后视镜,严格意义上讲只算得上更新或适当的改变,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同质化,则就算不是什么创新了,顶多只算得上随大流。当然,除了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市场创新之外,主要面临的还是产品创新,相对于产品创新而言,其它几个方面的创新,是中国智能后视镜生产企业的强项。 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生产了一种可以放置于中控台上的类后视镜产品,有的称为台面机,有的称为车联网仪表台,智能行车助手、中控行车系统、智能语音声控导航记录仪等等。就驾驶习惯而言,由于原车后视镜使用效果清晰直观,用高大上的智能后视镜替换掉还不太习惯,总感觉影响后视观察,毕竟全车左右+车内后视镜配合使用才能形成驾驶过程中后视盲区减少。所以多数驾驶者会更喜欢这种台面机。 从这个角度上说,台面机算得上一个较理想的产品创新。这种台面机不止可以应用于后装乘用车,商用车也适用。从全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虽然大部分是私家乘用车,但公路营运车辆仍然有近1500万辆,大中型载客客车260多万辆,轻型货车1400万辆,重型和中型货车有700多万辆,如果后视镜和台面机能与营运车辆、载货汽车市场深入,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多数企业受限于自身软硬件开发能力,在硬件和功能特性方面的创新面临严峻的考验,其实换个角度,就算是像大陆、博世等大型tier1企业,也不是所有产品都是自己一手开发、设计和销售的,他们很多功能特性、产品也是与一些技术沉淀较深的解决方案商合作,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只要有好的创意和产品创新、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保持坦诚和良好的心态,还是能在智能后视镜的市场中存活下来。 四、对中国汽车智能后视镜产业发展的思考 自从2012年沃可视成立着手开发并率先推出智能后视镜产品,经过几年的开发、宣传推广,紧接着在2014年一堆企业开始蜂拥扎入这类产品的研发、模仿,2015年已陆续有部分企业相继推出后视镜(当时称为小系统,有别于现在的大系统后视镜);进入2016年,大量资本继续涌入智能后视镜市场,甚至包括中国移动通信等大企业杀入这个市场,巅峰时期,智能后视镜的生产企业高达数百个,市场上的品牌超过300个,整个行业一夜之间进入蓝海市场;进入2017年,智能后视镜市场已经逐渐冷却,市场需求仍然不足,多数企业已经开始逐渐退出智能后视镜市场。 未来,智能后视镜生产企业可以考虑和汽车保险公司合作,帮助保险公司实现更加精准的营销。智能后视镜可以收集用户的出行习惯等信息,从而适用于精准广告推送。保险公司现在主要通过电话来销售车险,用户黏性不高,智能后视镜可以基于天气预报和用户经常行驶的路段推送车辆涉水险,也能够基于用户的生活习惯等推送健康险。智能后视镜与OBD整合,了解车辆状况,是推送车辆维修和保养广告的载体。智能后视镜还能够根据用户位置和出行意图分析推送商家促销的语音广告,并导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