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后视镜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及行业市场分析
时间:2019-12-07 22: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智能后视镜,通常是指汽车的智能后视镜,其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WIFI或者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同时可以提供行车记录、GPS定位、电子测速提醒、倒车可视、实时在线影音娱乐等功能的智能化的汽车后视镜。智能后视镜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的各类软件、触屏式操作感这三大特性,能够提供语音控制、导航、超速提醒、行车记录和实时在线的视听等驾驶汽车时的安全和娱乐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娱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的中央后视镜应运而生衍化为集成安卓(Android)、WinCE等操作系统、包含多种功能的汽车智能后视镜。如智能手机逐渐替代单一功能的傻瓜相机或手机一样,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智能后视镜也将成为普通汽车后视镜发展进化的必然趋势。因其节省空间,功能强大,方便了众多车友,已经成为国内外车品类热门加装项目。 智能后视镜产品最早发展于2012年,沃可视着手开发并率先相关产品;2014年,众多企业开始蜂拥扎入智能后视镜市场,行业进入红海。经过6-7年的市场教育,目前消费者对于智能后视镜的接受程度较高,市场已经度过导入期,行业成熟度较高。参考主要参考相关硬件芯片厂商销量,2018年智能后视镜市场总量超过1400万台,基本与传统导航(包括安卓大屏机)市场容量持平。 从出货量来看,我国智能后视镜出货量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但增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2016年之前,智能后视镜的每年新增出货量超过100万台,进入2017年,整个智能后视镜的出货只有1410万台,只比2016年上升64万台。 对中国汽车智能后视镜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汽车智能后视镜市场特点 1、产品价格偏高,车主购买热情不高 从消费者角度看,对智能后视镜产品了解不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不想知其所以然,在用户看来智能后视镜,智能云镜,车载智能机器人等等五花八门的称呼,只是厂商打着智能的噱头,跑马圈地,吸引资方的方式,所以这样的方式最终用户是不感冒的。这样的方式对最终用户没多大意义,这是智能后视镜价格虚高的一方面原因,厂商很清楚,就算是降价,这个挂“智能”的产品也不会出太大的量,所以价格一直挺高。 从市场角度来看,智能后视镜嫣然已经杀成红海了,厂商对它的热情如喷发的火焰山,这样就导致厂商的蜂拥而至,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体验不好,产品体验无差异化。而产品价格虚高,导致消费者观望者居多,真正买单者很少。 2、对用户不是刚需,且用户体验较差 对于其他汽车电子产品,对用户来讲形成了一定的刚需,如行车记录仪,可以记录监控,帮用户解决了碰瓷党,事故理不清的痛点问题。如大屏车机解决了汽车导航的痛点和提升车内档次的作用。 智能后视镜把这两个产品的功能整合到一起后,体验还没行车记录仪和大屏车机好,而且还加了个3G或者4G联网功能,导致用户的二次或者持续消费,这个对一般用户来说都是不愿意再持续消费的,而智能后视镜的很多功能是需要联网来实现的,一旦用户不愿意为后续网络付费,就会断网,就会导致智能后视镜的很多功能的荒废,也就等于将智能后视镜给“阉割”了,这样对智能后视镜的用户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这个断网不能承受之痛,用户不能承受,只要体验不好就是负面影响,更是智能后视镜不能承受之痛,只要断了网智能后视镜就变“残废”了,制药网络一断,再好的体验也成负面。 3、市场已经成熟,逐步进入蓝海市场 智能后视镜产品最早发展于2012年,沃可视着手开发并率先相关产品;2014年,众多企业开始蜂拥扎入智能后视镜市场,行业进入红海。经过6-7年的市场教育,目前消费者对于智能后视镜的接受程度较高,市场已经度过导入期,行业成熟度较高。参考主要参考相关硬件芯片厂商销量,2018年智能后视镜市场总量超过1400万台,基本与传统导航(包括安卓大屏机)市场容量持平。 二、汽车智能后视镜市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