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步入存量时代:产业调整寻找生存法则(2)
时间:2019-11-20 21:3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此前,自主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于SUV市场浪潮兴起,自主品牌早于合资品牌追上了这股浪潮。但从产品投放的速度和矩阵来看,合资品牌这两年已经加大了SUV战略的攻势,自主品牌的先发优势将逐渐缩小。 存量市场,车企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和SUV市场萌芽阶段类似,在电动车和智能网联领域自主品牌又一次走在前面。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受补贴退坡的影响大幅高于预期,也重新给了自主品牌思考的机会。 “近几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下降,其实是一个反思的好机会。全面反思,其实有利于行业的下一步长远发展。”1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来看,新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提供了新的上岸机会,但也蕴藏着高风险。这些需要巨大投入的新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人才和研发,只有大玩家才更有机会坚持并有可能取得突破,更多的小玩家只能无奈出局。 中国汽车产业调整期,新浪潮会带来全新的变化和商业机会。但这一轮的大浪淘沙,要远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残酷。 汽车经销商穿越“阵痛” “2019年,在汽车市场下行的形势下,又遇到了西安奔驰事件、国六排放切换、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等一系列新的挑战,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经销商的亏损面在不断扩大。”沈进军表示。 在车市调整的过程中,流通环节的汽车经销商也受到了剧烈影响。今年上半年,广汇、中升等多家头部经销商都出现了净利润下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凯达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销商单点盈利水平普遍下滑。欧系品牌经销商单店税前利润最高,同比下滑25.77%至340.7万元。日系、韩系的单店税前利润为147.4万元和90.6万元,而美系和中系品牌的单店利润均出现了亏损。其中,美系今年上半年店均税前利润为-10.9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58万元,中系今年上半年店均税前亏损为44.5万元。 11月15日,有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由于巨大的库存压力,销售新车的利润进一步收紧,部分车型需要赔钱销售,经销商的新车毛利普遍为负,只能通过其他增值幅度来获利。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高质量发展、结构化升级、精细化管理是经销商发展的必然选择,之前唯‘销量论’的策略终将被淘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凯达研究院院长王春燕表示。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汽车经销商主动拥抱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将核心竞争力聚焦到提升运营效率,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不过,要解决目前厂商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沈进军认为,生产企业要改变生产方式,将“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厂商之间对“合理库存”达成共识。 随着市场进入存量时代,汽车流通行业的业务方向也需及时做出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存量就成为了必须要面对和关注的重点,因此,活跃和扩大二手车交易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同时,汽车金融对拉动消费的引擎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广大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市场空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市场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秩序还有待提升。 “要通过政策引导和结构调整,发展好二手车和汽车金融这两个驱动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轮子,真正形成激活市场的内生动力。”沈进军最后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