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中国车市步入存量时代:产业调整寻找生存法则

  这一轮的大浪淘沙,要远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残酷。

  连续16个月下滑的中国车市,依旧没有明显的回暖迹象。从前10个月的市场数据来看,2019年将延续2018年的负增长。

  当前汽车市场的持续回落,是市场自身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叠加的结果。然而,对于车市何时回暖和未来一段时期的走势,仍然难以做出清晰的判断。

  对于2020年的中国车市,11月15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上,现场的几位专家给出了不同的预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的预测较为悲观,她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今年并没有探底,明年将继续下行,预计全年销量同比下滑10%左右,约为2250万辆。

  相反,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预计,随着国家减税降费效应逐步显现,明年市场会有所好转,全年汽车销量将增长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预计,2020年市场降幅将明显收窄,乐观情境下有望实现正增长。从长期机制看,我国汽车市场处于从中高速向中低速增长的阶段,甚至已经到了跨越的阶段,新车增速从11%-12%,逐步向4%-5%甚至是向3%-4%过渡,这个过程将持续14-16年。

  短期内,中国车市很难回复到2017年的市场高位,行业已经步入存量时代调整期。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在中国市场高速增长而被掩盖和忽视的问题与矛盾,已逐渐暴露出来。

  当连续高增长的潮水退去,车企开始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中国自主品牌以往粗放式的发展难以应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市场份额一路下探,部分品牌游走在淘汰边缘;伴随着市场下行和国六排放切换,价格战再度升级,经销商面临严峻经营压力。

  新能源汽车的“虚假繁荣”也暴露出来。补贴断崖式的下滑,新能源汽车产销瞬间跌落谷底,以此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全年销量恐遭遇首次负增长。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期后,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仍然具有一定增长空间,关键是如何越过当下的“寒冬”,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发展路径。

  尽管焦虑和不安的情绪还在蔓延,但更多的行业参与者开始思考并正视问题、重拾信心,并试图寻找产业调整期的生存法则

  存量时代寻找新浪潮

  当前,中国车市的调整是由内外部因素叠加而成的。既受到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市场消费信心不足、中美贸易摩擦、汽车行业政策透支等外部因素影响,也与市场周期性、区域结构间差异、内生动力不足等内部原因相关。

  连续两年下行的市场,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二线城市的新车销售好于三、四线城市市场;豪华品牌保持着增长,且销量占比提升明显。这主要得益于消费升级和置换需求。

  此前,部分企业认为一、二线城市新车需求已经饱和,而将眼光盯向三、四线城市并不断下沉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中国车市快速增长,汽车开始进入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的家庭。而此时,中国汽车市场也已经开始逐渐进入规模化的换购期。并且,由于市场基数的不断扩大,换购人群的比例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

  “我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存量市场,这就必须提升和加强新车、二手车两大市场的互动性,要通过盘活存量拉动增量,换句话说,就是要通过提高置换率来拉动新车销售。”11月15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表示。

  置换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消费升级。这也就造成了近两年车市大部分合资、自主均明显下滑,豪华品牌却风景独好的局面。

  当然,在各个细分阵营的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尤其是在合资和自主两个板块。几大日系合资品牌均实现逆势上扬,但是长安福特、东风神龙、北京现代等车企,则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车市的价格体系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开始倒下。降价促销成为许多车企“保销量、保份额”的重要手段。合资品牌开始蚕食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尽管会降低品牌的定位,减少利润的空间。

  这对自主品牌造成了持续性的冲击。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连续数月低于40%,并且还在不断压缩。在这个过程中,长城、吉利等头部品牌还能够凭借规模化优势,短期内通过各种清库存维持稳定。但多数三线自主品牌,已经难以生存。

  此前,网传华泰、众泰、力帆、猎豹等四家车企因存在破产风险,而被银行进行风险排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边缘自主品牌当下的生存窘境。

  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依靠廉价产品坐享市场红利的时代已经结束。自主品牌,已经到了和合资品牌直接竞争的时间点。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