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规模化初具基础 氢燃料电池汽车驶入快车道(2)
时间:2019-11-10 17: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根据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在交通领域,到2050年,全球将有超过4亿辆乘用车,1500-2000万辆货车和约500万辆客车使用氢能驱动,分领域看,2050年,氢能驱动的乘用车将占到10%,大型客车和货车将占到20%-25%,中小型货车将占到35%。 如今各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发展趋势,为抢占氢能发展先机,纷纷制定相应发展规划。 日本根据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的发展做了政府规划,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数量达到20万辆,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将达到80万辆;加氢站数量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320座和900座;加氢站成本给予三分之一补贴。 韩国计划2022年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81000辆,2040年达到620万辆;2022年建成加氢站310座,2040年超过1200座。 美国在2019年对氢能燃料电池的投入达到1.2亿美元,并将降成本和支持中小企业研发作为重点。目前美国加州已建有41个加氢站,计划到2023年建成超过100个加氢站。 值得一提的是,氢能发展还成为了G20环境能源部长级会议焦点,联合声明中强调“日本和欧洲、美国将加强凝聚力,以加速氢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降低成本,扩大使用范围”等内容,各国同意在氢能技术方面开展合作。具体内容涉及到为氢气车辆的氢气罐标准和供应氢气的加氢站制定全球安全标准。 当然,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尚有诸多瓶颈需要突破。从制氢环节来看,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存在效率低、综合成本高等问题;从储氢环节来看,储氢密度、安全性和储氢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需要解决;从用氢环节来看,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提升。
我国具备引领氢能产业发展条件 在纯电动汽车发展层面,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氢燃料汽车领域,我国仍需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和企业层面积极发力,并依靠我国发展氢燃料汽车的自身优势实现对其他国家的赶超。 当前,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并不乐观,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大幅超过50%的能源安全警戒线,天然气对外进口依存度超过40%。我国急需摆脱这种现状,推动能源结构变革。 因此发展氢能成为我国能源技术革命的主要方向之一,同时也将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深入推进节能减排,而氢燃料电池技术可以实现氢能的高效利用,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抓手。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氢能资源获取路径多样,不仅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气(焦炉煤气、煤制甲醇、合成氨、氯碱化工副产气等),还可从清洁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中制取,同时也掌握了煤气化、天然气重整等传统能源规模化制氢技术。我国每年可获得低成本工业副产氢超过800亿立方米,将为我国大规模发展氢能提供支撑。 而我国汽车市场容量巨大,随着城镇化、城市化的加速,汽车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将为规模化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土壤,进而引领全球氢能产业发展。 (责编:肖蒙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