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产销双下滑 零部件企业有降价压力(2)
时间:2019-11-10 11: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以凯众股份自身为例,杨建刚透露,公司员工在2017年、2018年持续保持在750人左右,但营收和净利润出现了大幅增长,即人均产值明显提高。“我们在2018年与江苏南通苏通科技产业园签订了协议,决定投资建设长三角生产基地,该基地规划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全新的生产基地将实现高度自动化。”杨建刚说,公司正在调整生产基地布局,拟进一步降低成本。 按照凯众股份的规划,未来上海将转变为凯众股份的总部和研发中心、新技术新业务孵化器,同时,在现有的洛阳、重庆工厂之外,凯众股份已经在南通、宁德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在未来,这四大生产基地将分别覆盖北方、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市场。 除了对生产基地进行调整,凯众股份日前还进行了董事会换届,其中,董事杨建刚成为新董事长;侯振坤成为董事,同时担任了总经理;原独立董事周戌乾成为董事;三位独立董事为张杰、朱宪、程惊雷。 杨建刚表示,此次董事会换届体现了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要求,同时有利于完善公司长期发展的治理结构。在独立董事中,张杰曾任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聚氨酯部课题组长、副主任、主任,目前系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同时担任了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主任。朱宪历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财务部总监,上海汽车资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韩国双龙汽车株式会社财务总监、副社长,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室主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等。程惊雷曾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战略和业务规划部总经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他的加入,在公司发展战略、业务规划方面会对我们有很大帮助”。 另外,接任杨建刚总经理职务的侯振坤出生于1981年,在凯众股份曾任销售总监、副总经理职务。杨建刚表示,侯振坤长期负责销售业务,更贴近客户,能把市场的声音带给管理层。 在业务层面,杨建刚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公司业务带来了利好。在减震业务板块,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一样,需要聚氨酯缓冲块、减震支撑及其非金属附件;同时,由于新能源车对降低噪音的要求更高,这会提高这些零件的重量,并带来单车价值的提高。 据透露,在2019年上半年,凯众股份的聚氨酯缓冲块产品在国内新能源车产量排名前十车企中的份额合计为44.5%,这一比例较凯众股份聚氨酯缓冲块产品在传统车的市场份额高出约10个百分点。此外,凯众股份日前披露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凯众股份实现新能源车型配套减震元件销售数量约104万件,占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约46.5%。 杨建刚同时指出,在踏板领域,新能源车对轻量化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会扩大轻量化踏板的应用。半年报显示,在轻量化踏板总成方面,凯众股份先后获得了上汽乘用车ER31、吉利汽车集团VF12等项目,同时在原有新能源客户和开发项目基础上,威马项目批量供货,新进入了江铃新能源、北汽新能源等车企配套体系并获得项目。 新业务与国际化 汽车新四化对零部件提出的节能、轻量化需求,除了给凯众股份前述减震、踏板业务带来市场份额的提升,也促使该公司加快布局新业务板块。 据杨建刚透露,凯众股份已经布局了高性能聚氨酯承载轮业务和汽车电控业务。具体而言,凯众股份旗下上海凯众聚氨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发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的公司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叉车、铁路牵引车、隧道、单轨吊车、过山车轮、智能仓储等领域,可以实现国产替代。 对于汽车电控业务,杨建刚表示,凯众股份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布局,目前已经开发多款EPB产品,目前开发样品的台架试验评价与装车评价在同步进行中,产品总装生产线也在安装调试中,争取在今年进入一家主机厂的供应商目录。 杨建刚透露,公司已经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于减震业务,力争在5年内销量突破6000万件,国内市场份额达到50%,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0%;10年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达到50%以上。对于踏板业务,力争5年内成为国内主流合资品牌的核心供应商,10年内成为全球知名供应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