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发现中国汽车发展已无先例可循
时间:2019-10-16 20: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几日前,大众如同往年一样,照例在北京发布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书册的封面从2018,改成了2019,还是熟悉的风格,还是同样的味道,这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携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第十二本报告,这一携手便走过了十二年。 付于武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执行副总裁刘云峰 十二对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生肖(地支)完整的轮回,也意味着新的开始。这恰恰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之路一样,在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发展道路上,中国汽车乃至与智慧出行相匹配的未来中国社会,都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正如《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编撰方之一——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先生所说:"中国汽车产业已发展到世界的最前沿,很多未来的路,已无先例可循,需要我们自己去开拓," 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 这本蓝皮书显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是全面融合、系统融合、系统协同的发展图景,不仅仅是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围绕汽车的融合,也包括整个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融合。除了技术上的融合,还有围绕着车辆使用所发生的,包括和基础设施、道路、能源系统以及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生的融合,这种融合的前景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并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或汽车产业全球竞争所聚焦的一个领域。 蓝皮书中节选 在本次发布仪式上,主编撰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产经部副部长石耀东博士提出:"在出行大变革的时代里,今年蓝皮书描绘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蓝图,但并非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或利益主体都能抓得住这一发展机遇。对汽车制造商来说,它们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大,比如产品结构、业务结构、全球战略布局、自身战略定位等方面都可能遇到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副部长、蓝皮书课题组组长石耀东 他认为:"如果我们展望未来20年、30年甚至更长远的未来,所谓汽车产业的竞争便是实现融合发展、在创新中独树一帜、抢占领先地位,在未来汽车产业当中占据优势地位。" 变革面前大众频频出手 面对变革,这些年来,大众可谓动作连连。在脱碳、电动化等核心战略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不断深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布局。仅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其合作伙伴以电动出行为核心,在中国投资了40亿欧元。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推出了首款基于MEB纯电动平台的量产车型——ID.3。此外,大众计划在2025年,集团整个产品阵容的电动汽车比例至少要做到20%-25%。到2028年,集团计划向全球消费者交付2,20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超过一半来自中国。 在国内,截至今年年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提供14款新能源车型;上汽大众安亭工厂与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两座MEB工厂目前正在施工中,计划将于2020年建成投产。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今年5月,大众与星星充电、一汽集团和江淮汽车成立了CAMS——开迈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建设智能充电基础设施。 做智能化、共享化进击的巨人 同时,在智能化领域,大众更是花下重金积聚力量。据外媒报道,大众计划组建一个由5000人组成的单独部门,主要负责为大众开发名为"vw.os"的软件操作系统。该系统计划在2025年以前与大众汽车云(Volkswagen Automotive Cloud)共同应用于旗下所有车型中。当下,信息娱乐系统和导航系统在大众内部研发比例低于10%,未来这款全新操作系统有望将这一比例提升至6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