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蓝皮书》显示:安全成行业洗牌加速器(2)
时间:2019-10-15 20:0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蓝皮书》强调,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对客户生命财产的承诺。整车企业对于发生多起安全事故的电池品牌,也会放弃使用,转而寻求安全性更好的电池产品,从而加速了动力电池市场的洗牌。 ■关注行业4大痛点 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仅有40家。2015年迅速增长到240家。塔菲尔新能源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龙绘锦认为,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大量的消费类电池企业进入到动力电池生产领域,给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混乱。他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频发源于行业的4个痛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国电动汽车及配套产业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很快,而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周期相对较长,现有的标准体系对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覆盖不全面,存在某些产品或某些技术领域缺乏标准或标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情况,同时还存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跟不上行业发展需要的情况。显然,标准的不完善会造成有些配套电池并不见得符合车规级动力电池要求。 动力电池设计缺少规范是行业的另一个痛点。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经常可以看到一个现象:不同企业的设计思路不同,即便是同一家企业的设计思路也经常反复修改,这会造成电池性能的较大缺失。 第三个痛点是制造工艺一致性较差。龙绘锦指出,工业电池的制造工艺复杂,工序繁多,每道工序都会影响动力电池的性能,但很少有动力电池制造厂能够精准把控每道工序的各个细节,以达到较高的一致性。 第四个痛点表现为动力电池生产自动化水平较低。这导致动力电池制造的一次优率比较低,且较难实现在线自动测试及品质追踪。 龙绘锦指出,目前,行业标准按要求高低排序为军工、汽车、工业、消费电子。随着IT技术的发展,大量的电子产品需要使用消费类电池,信息时代催生了一批消费类电池企业。当新能源汽车时代来临,大量的消费类电池企业又转型做动力电池,这导致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短缺。 “消费类电池企业没有配套汽车的经验积累,简单地以消费类电池特性去理解动力电池,认识上就有偏差。装配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动力电池应该符合车规级标准,这种标准要求,消费类电池远远不能比拟。”龙绘锦说。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不断增加,巨大的动力电池需求并没有给体量小、技术落后的企业留下机会。这些企业反而会被淘汰,在所有的淘汰因素中,安全是一个重要推手。(孙焕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