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势力“角力”分食汽车消费金融超万亿大蛋糕
时间:2019-10-14 04: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原标题:新老势力“角力” 分食汽车消费金融超万亿大蛋糕 伴随着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汽车消费金融领域成为各大机构争抢的“掘金地”。 日前,深圳银保监局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关于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开业的批复》,同意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汽车消费金融中心开业。自此,我国银行业首张汽车金融牌照正式落地。与此同时,面对超万亿的市场大“蛋糕”,传统主机厂财务公司、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也加大了行业布局。 业内专家表示,市场竞争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但科学的监管规范也不能缺位。 银行系首张汽车金融牌照落地 根据深圳银保监局批复内容,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汽车消费金融中心简称为“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营业范围包括:购车及汽车融资相关贷款业务;汽车融资项下的咨询、代理业务;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与汽车融资相关的其他业务。 事实上,平安银行对汽车行业的布局早已有之。2002年,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事业部(平安银行汽车金融中心)成立,总部设在上海,专注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2018年11月19日,银保监局同意筹建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 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是消费金融的重要场景,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汽车金融作为平安集团五大生态圈之一,目前筹备事项正在积极有序地向前推进。而在行业人士看来,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的开业,意味着银行业汽车金融业务开始实施独立持牌经营。未来银行业将以更专业化的方式参与到汽车消费金融业务中来,这对于提升银行系在汽车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将大有帮助。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2.4亿辆,比上年增加2285万辆。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末,总体汽车金融渗透率继续提升,已达到48%。 而Analysys易观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18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达到23716.1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5771.1亿元人民币。 根据平安证券相关报告,截至2018年,我国汽车消费信贷规模9654亿元,考虑到小型市场参与主体,比如融资租赁和汽车厂商财务公司,估计我国整体汽车消费信贷规模已破万亿。随着居民杠杆率的提高,提前消费成为用户习惯,贷款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有机构预测,2030年我国汽车后市场体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 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银行拿到汽车金融牌照是对整个汽车金融行业的完善,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传统的银行在办理汽车金融业务时,对消费者的选择性要求比较高。平安银行的汽车金融中心获得金融牌照,对消费者来说,将带来很好的相对促进的作用,因为他们相对更加专业,而且对消费者的信用评价更加完善。”崔东树认为,未来,必然会有更多银行继续进入汽车金融领域。 记者获悉,北京银行此前就组织召开了北京银行“汽车行业”银企座谈会。来自北京银行风控以及零售业务的主管领导、南京三百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北京神州租车等汽车行业企业代表参会。与会者共同探讨了在当前形势下,如何结合行业动态,研判行业发展方向,研讨制定企业合作策略。 车贷ABS渐热 汽车金融是由消费者在购买汽车需要贷款时,可以直接向汽车金融公司申请优惠的支付方式,可按照自身个性化需求,选择不同车型和不同的支付方法。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已形成由汽车金融公司、商业银行、主机厂财务公司、汽车融资租赁公司以及互联网公司等多元主体并存的格局。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汽车金融行业的主导者是具有传统资本优势的银行,以及兼具融资优势和汽车资源的汽车制造商控股的汽车金融公司。根据Jingdata统计,目前国内55%的个人汽车消费金融由商业银行提供;汽车金融公司次之,约占32%的市场份额;融资租赁公司则占据10%的市场份额。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商平台等也开始快速进入汽车金融市场。 在业内专家看来,上述三类竞争者,各有特点,各具优势。“传统的产业系汽车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为自己的汽车业务提供金融服务,上下游产业链上资源更广,申请门槛低,手续比较简单,但多在自有品牌上提供更多的弹性便利,且贷款利率普遍较高。而银行系有着资金优势,贷款利率比较低,且能够为汽车信贷用户提供更综合更优质的保险或信用卡等金融服务,但可能在客户获取上有一定的限制。”北京某知名车企市场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