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难逃跳票“魔咒” 奇点错失窗口期陷生死劫(2)
时间:2019-10-13 10: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人们已经对互联网造车企业频频提出的新概念产生了免疫。”某兴业证券资深汽车分析师认为,自从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梦想窒息后,不能用真金白银造出产品的都是空谈。一再延迟的量产交付、仍未确定的落地详情,或许就是奇点汽车正在面临困境的表现。 上市或成续命稻草 据企查查显示,奇点汽车自成立以来,共进行过五轮融资,但奇点官方说法称共获得七次融资,融资合计超70亿元,最近一次融资出现在今年六月,共计633万元。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传出的员工欠薪、城市体验店计划停滞等信息,似乎又预示着奇点汽车逃脱不了野心太大、PPT造车的魔咒。而针对近几个月来不断曝出的资金链问题,奇点公关部回复《商学院》记者称,奇点汽车已得到多个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的看重和支持,资金流一切正常,同时称“不否认登陆科创板的意向。” 奇点汽车前期投入巨大,登陆科创板无疑是其融资的最佳捷径。今年7月9日《证券日报》最早报道称奇点有登陆科创板的意向。科创板实施注册制,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科创属性、技术先进性等)但还未实现盈利的企业挂牌上市。 对此,汽车行业知名证券分析师曹鹤不以为然,“现在对造车新势力要登陆科创板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实际上这些造车新势力们,修行远没到那地步,第一批第二批登陆科创板的必然是硬技术的。”对于奇点汽车冲刺科创板,沈海寅今年年中曾对媒体表态,“奇点汽车非首批上市,可能会在第二、第三批,现在各方面还处于筹备阶段,相关细节还不方便对外披露。” “奇点之前还曾放话说不想要太多融资,但现在也扛不住了。汽车行业毕竟是规模经济产业,几十亿砸进去水花都溅不起来。”对于奇点的几轮融资以及登陆科创板的意向流出,曹鹤进一步解读道:“玩电动车的不外乎这几大势力:传统车企厂商、上下游零部件厂商、跨国外资。传统车企玩电动车也许会亏很多,但能活下去。但现在这类所谓的造车新势力,是靠资本续命的,它们的真实诉求是要在一定期限内寻求变现离场的,因此最好的途径就是上市。对他们来说所谓的‘窗口期’就是上市套现的窗口期。”用他的话总结就是:谁能先上市谁是老大,而在车市寒冬里,更准确地说是谁先上市谁才能活下去。 在不久前,中海同创董事长李金勇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的自主品牌做了这么多年,突破20万都很难,为什么一个没有品牌力的造车新势力上来就做个20多万、30多万的车呢?他认为或许其目的并不是市场化的,而是融资。 对于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入局诉求的判断,曹鹤与李金勇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 “我对造车新势力的定义:玩资本游戏的那帮造车的。他们的投资方基本也是PE/VC,就是奔着上市去的,才没有人想说陪你玩个十年八年。”在曹鹤看来,所谓的造车新势力玩的是资本,靠的是烧投资机构的钱。“这就是资本的权力游戏。基本除了金融投行,其它的行业投不了造车这事儿,像恒大这种拿自己的钱来砸的凤毛麟角。一旦资金投资链,条断了,谁都活不了。” 老三?不存在的! 2019年,国内造车新势力已进入洗牌局,竞争趋于白热化。诚如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所说,造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还需要长期的技术积淀,大部分新势力汽车产业3至5年将被淘汰出局,80%-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的事情。谈及互联网造车新势力未来的竞合格局,曹鹤的判断是“也许会有老大老二,老三真不知道去哪里了。” 他表示,经历过这轮寒冬洗牌后,新势力们能活下来一两个就不错了,“进入到补贴退潮、车市寒冬,整个市场两年负增长,留给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的时间一年都不到了。加之跨国车企巨头也已经参与到白热化的国内车市竞争中,别说造车新势力了,连国内传统的车企巨头的市场份额都将受到较大的挤压。像蔚来这种已经打通了产业圈与资本界的,还有路可走,而类似奇点这种量产尚未实现的,未来的生存只会更加艰难。” 量产难逃跳票“魔咒”、 资金链又频频曝出欠薪欠供应款等问题,对此有评论认为,在国内其它新势力纷纷实现量产交付时奇点车型量产一直延期,已错过互联网造车窗口期。沈海寅曾说到:“我是用前20年职业生涯、前40年人生积累下来的人脉和声誉,为今天做的事情做铺垫。”时至今日,无论是沈海寅还是奇点汽车,都已进退维谷,箭在弦上,无法回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第三届国际电池安全研讨会召开
- 下一篇:澳大利亚学者马克林:永远为发展的中国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