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三要素:“建”“管”“运营”(2)
时间:2019-10-12 19: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毕竟,新能源汽车充电动辄数十分钟,与加油站即加即走不同,许多辆车排在交通干线的路边充电站充电,不仅时间利用上不现实,也会阻碍交通。因此,许多充电桩被布局在了商场、写字楼等区域,其用意不言而喻。消费者停车后连上充电桩,上去看个电影吃个饭,回来后电也充好了,消费者时间优化了,商超也能因此吸引了客流,一举两得。 但是,这样的布局模式,也有其弱点。公共区域或商业设施内的充电桩多为自助式服务,与加油站有人值守不同,公共充电桩往往并无专人看管和养护,充电桩所在停车场的产权方,不论是商场、写字楼还是其他机构,均无专业的充电桩维护能力及相应人员。这就导致了消费者开着快没电的新能源汽车到了停车场,却发现充电桩无法使用,消费者损失的不仅仅是一次充电机会,如果附近没有其他可用充电桩,很可能只能叫拖车帮忙,各项损失不容小觑。“公共充电桩坟场”,对于有意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心理打击。 事实上,如今已经形成的充电桩坟场,大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伊始,相关企业所建设的。当时,许多企业并未有长远规划,而是采用圈地模式,只要能建桩就建,并未真正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充电实际需求。结果,充电桩建起之时,也许就是闲置的开始之时,越闲置越疏于维护,久而久之沦为坟场,就不难理解了。 更为关键的是,到底公共充电桩在一个城市区域内究竟该如何合理有效分布,如何与周边商业设施和城市路网相结合,如何在新能源汽车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可持续布局,目前并无一个确切的总体负责规划,依然是“九龙治水”的状态,未能形成充电网络体系。许多公共充电桩的建设,依然多是企业行为而非整体规划,相比于加油站形成了“几桶油”的格局,并依照市场格局调整加油站布局,在充电桩方面,现阶段并无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相应行业统一标准也存在一定的缺失。 运营不可或缺 在没有广泛的电动汽车市场的情况下,过度超前发展充电基础设施,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因此,个人补贴取消后,需要政策来引导用户更多使用公共充电桩。未来公共充电设施的主要目的不是充电,而是快速补电,“90%的用户都会选择在家里、办公室和商场里进行慢充,公共充电桩只是临时补电的互补手段。”所以要鼓励充电设施运营商更多进入到住宅和办公地这些灵活度更大的区域,同时降低功率门槛,允许第三方平台大规模接入电网,推动电动车融入电网运行,从而优化用户体验与充电价格。 公共充电桩建好、管好、更要运营好。让公共充电桩能够发挥作用,不在于“撒胡椒面”式布局了多少数量,而在于能否形成充电网络,使某一区域内的新能源汽车畅行无虞。构建这样的充电网络,就不是只靠一家两家企业所能做到的,而需要有关方面整体进行规划,并搭建起相应的运营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