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集团阎秉哲:开放合作是汽车产业发展必由之路
时间:2019-10-09 04: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历经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开始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连续9年产销稳居全球第一后,我国汽车产销的增速逐渐放缓。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首次出现下滑,各个车企盈利水平也出现缩水。如何生存,成为摆在汽车厂家眼前的首要课题。 华晨集团董事长阎秉哲认为,面对当前汽车产业的竞争环境,开放合作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拥有4家上市公司的华晨集团将坚定不移地在多个领域与行业内外的伙伴展开合作。在他看来,如今的汽车制造业是各种资源的聚合,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过去。 2019年,华晨集团预计将实现整车销售90万辆,同比增长15.6%;实现财务合并营业收入1718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税450亿元,同比增长6.4%。未来5年,华晨集团将新建2个海外研发中心和2个以上海外KD工厂,重新布局全球化发展格局,逐步达成中华品牌75万辆整车销售目标,使华晨集团成为定位清晰、主业突出、品牌良好、质量优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国知名汽车企业集团,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秉承开放合作 汽车产业既是资金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既面对生产端,又面对消费端,其链条之长、拉动作用之大,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阎秉哲认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使企业从研发、生产、应用到服务,形成了完整的链条,密不可分。在共享化、个性化的市场消费新理念的驱动下,产品竞争已经从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为产业链的竞争,在这种技术环境和消费环境下,任何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如果离开了开放合作,必将寸步难行。 在整车制造上,华晨集团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与日本丰田成功合作,通过引进产品技术和精益生产等理念,自身消化再创新,使得“金杯”成为了备受青睐的轻型客车的知名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华晨成为最早走出国门、远赴欧洲学习造车经验的企业,打造了“高起点开放式自主创新”的“中华”品牌;之后又引入欧洲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开发了国内第一款1.8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此同时,华晨又是第一家引进国际高端品牌的车企,从本世纪初起,一直保持着与宝马的良好合作。华晨与雷诺在高端电动商用车的合资合作也将填补市场缺口,正在陆续收获可喜成果。 近期,华晨与宝马将合作期限延长至2040年,双方协商一致将更多更好的车型移植到中国研发和生产,共同把市场做强、做优、做大,大力推进华晨宝马合资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宝马将与华晨集团共同在研发、制造、质量、销售以及新能源、智能制造、人才培育等方面深度融合,支持华晨推进慕尼黑动力总成研发中心等项目进程。 布局新兴技术 华晨集团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主力军,曾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只有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通过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才能够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华晨集团又将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 华晨集团总工程师高卫民表示,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特征的汽车产业“新四化”已经成为业界共识,这种新趋势,使中国汽车企业与国际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成为可能。在他看来,从产品研发、采购、制造到销售和服务,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才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 为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华晨集团已经启动与传统整车企业进一步深度合作。其中包括与合资伙伴宝马、雷诺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产品和技术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未来还会在整车控制技术、智能驾驶、数字化研发等前瞻技术与宝马进行深入合作。 华晨集团还与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高卫民介绍,公司同华为、腾讯、东软、英伟达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借助大数据管理、智能网联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更关键的是,华晨集团还开展了与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高为民举例道,公司与东软集团在车联网与智能驾驶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开发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载通信终端、车载信息交互娱乐系统已经成功搭载于V3、V7等中华品牌系列车型。 “面对汽车发展的新趋势,华晨集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在巩固和深化与宝马、雷诺合作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德、日等海外发达国家进行布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也借助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环境优势,开发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高卫民说。 坚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振兴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消费升级等因素的驱动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市场容量出现波动,产业格局深度调整。阎秉哲表示,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华晨集团将着重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寻求突破,以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