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整合全球力量快速孵化自主品牌
时间:2019-10-05 05: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作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汽车工业既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发展中国品牌汽车,计划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 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为汽车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发展机遇。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生产企业,华晨集团在技术引进、合资和中国品牌的研发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因此,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华晨集团的发展路径具有标本意义。 目前,华晨集团正在通过全面开放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这也意味着,华晨已进入整合全球力量快速孵化自主品牌的关键时刻。 2019年4月1日,华晨迎来了新一任掌门人,原沈阳市副市长阎秉哲就任华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华晨集团通过聚焦主业、坚持改革创新、深度开放合作,开始迈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开放合作实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当下,汽车业已由原来的“增量”市场开始进入“存量”市场。在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华晨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在外界看来,新一任掌门人阎秉哲就任后,华晨“换帅如换刀”,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9月19日,在以“新时代、新思路、助力东北振兴与开放”为主题的2019东北亚经济论坛上,华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阎秉哲应邀发表了题为《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持续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展望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体企业之间的竞争,升级为产业链的竞争,在这种技术环境和消费环境下,自我封闭式的发展已无法推动产业进步,而开放式合作是大势所趋。 据介绍,华晨集团正是通过全面开放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华晨就与日本丰田成功合作,通过引进产品技术和精益生产等理念,通过消化再创新,使“金杯”成为备受国民青睐的知名轻型客车品牌。 近年来,华晨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明确了“专心致志造车,造好经济适用车”的发展定位,坚持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并重、整车制造与汽车服务并重、国内与国际市场并重、开源与节流并重,聚焦主业,围绕汽车制造和汽车出行优化整体布局;另一方面,果断剥离房地产、工业地产、旅游等非主营业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目前,华晨集团拥有“中华”“金杯”等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华晨雷诺”两个合资品牌,在辽宁、四川、江苏和重庆建有6家整车生产企业、4家发动机生产企业和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此外,集团还拥有160余家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其中有4家上市公司(香港华晨中国、香港新晨动力、上海申华控股、沈阳金杯汽车股份),另有72家托管企业,员工总数4.7万人。2018年,集团总资产为1710亿元,全年销售整车77.9万辆,实现营业收入1530亿元,实现利税422.8亿元,上缴税金325.3亿元。 在整合全球资源快速孵化自主品牌的过程中,华晨集团从体制机制入手,将国有资本投资改革作为重点,以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总体设计,统筹推进,务求突破,并在总体安排上,明确了三步走的改革路径。具体而言,一是重新启动了宝马支持的华晨振兴项目,提升华晨集团在研发、制造、质量、销售等方面的水平,重点推进慕尼黑动力总成研发中心等项目的进程;二是在整车开发方面,继续深化与宝马、雷诺、麦格纳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努力形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局面;三是持续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特别是在东盟、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展开市场开发和整车制造等合作,打造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新格局。 对标全球知名车企提升自主品牌 近年来,智能制造、新能源、智能网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深刻影响和带动了汽车产业生态的发展。 阎秉哲表示,作为制造业的集大成者,从研发、制造到后市场、出行服务,汽车产业一直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的引领者。以华晨集团为例,自主品牌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超过7%。 此外,华晨集团还在合资合作过程中,积极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不断学习消化国际先进车企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促进自主品牌的提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