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门+刹车 汽车行业碳中和进展如何?(2)
时间:2019-09-24 13: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另一家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将逐步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公司生产及能源使用中的份额,并在2030年前投资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8.39亿元)用于提升各分支机构相关能效。财大气粗的博世为了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将会通过从传统电厂购买绿色能源的方式,以抵消碳排放带来的不利影响。当然,上述措施只是针对不可避免的碳排放采取的补偿性措施,真正想要实现碳中和,还要从源头上杜绝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 ●集各方努力达成碳中和愿景 近些年来,电动化开始成为各大车企新车规划的重要主旨,望着各种时间节点和眼花缭乱的激进策略,人们也许会质疑,这些目标真的能够达成吗?以欧洲市场为例,2018年,欧洲汽车市场上仅有60余款电动车型对外销售,而按照各家车企的“电动化”进程,两年之后,这一数字将飙升至210款,和2018年相比,电动车型数量需要增长250%才可达成目标。 『戴姆勒推出的Car2go共享汽车』 尽管任务艰巨,但碳中和确实已经迫在眉睫。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也在日益加强,许多新兴事物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共享单车、共享汽车都是人们为了强调绿色出行、健康出行而发明的产物,新造车势力的崛起也说明电动车开始逐渐为消费者所接纳,动力环保性能成为人们选车购车时不再忽略的主题。归根结底,企业最终是要服务于消费者,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企业自然要随之调整自身的战略规划。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碳排放不仅仅存在于汽车使用阶段,制造过程中上下游产业链也在不断向我们的环境输送污染,基于此,供应商应该尽可能选择可回收材料,从源头上对废物排放进行控制。此外,在生产制造环节,采用可再生能源也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金融、科研、制造业等各方面做到协同发展才是关键所在,零碳排放的达成必将引起巨大的社会变革,保证生产事业的平稳过渡,也是企业需要深思熟虑的关键。 2018年7月,中国正式启动“蓝天计划”,提出了未来5年内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5%的针对性要求。计划中特别指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要达到200万辆左右,并将重点区域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中国品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推进得非常迅速,截至目前,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占到世界的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战略成为众多中国品牌车企不容忽视的发展重点,但在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的整个生产制造环节,中国品牌车企依然无法做到完全的零碳排放,与欧洲等国家车企相比,碳中和的概念明显还未能完全推广开来。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开始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汽车的节能减排应该提上企业的战略日程。“国六”排放标准已经来临,对标欧洲等国的排放标准甚至更严格,车企也应该提升减少污染排放的意识,并为此做出相应的目标及准备工作了。 『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断裂』 碳中和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对企业做出惩罚,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燃眉之急。未来全球气候的升高还是降低,完全取决于我们现在所做的每一步决定。风暴已经来临,碳中和目标的达成,将和每一家企业都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