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氢燃料电池汽车再引争议 怎样才能能成为主流?(2)

  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转机,不但让其在商用车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同时还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规模性的推广应用。但是,仔细分析下来这一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关键零部件缺失以及技术成本难题。

  首先,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碳布、空压机、氢喷射泵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尚不具备量产能力,需要依赖进口。在燃料电池产业起步初期,采用进口部件组装是可行路径之一,但若长期依赖进口,自主化水平得不到提升,燃料电池产业将陷入技术空心化境地。

  其次,技术与成本也是一大问题。目前仍缺乏高能效、低排放的制氢方式;且氢的安全运输、分布和储存也面临投资和能耗大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曾指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氢能技术与成本问题。“我国氢能技术落后于燃料电池技术,传统氢能技术如碱性电解槽、压缩机制冷氢液化等存在效率偏低、成本偏高的问题,需要全产业链共同推动技术突破。”

  据了解,2018 年国产燃料电池车的综合制造成本约为150万元人民币,同类性能的电动车和燃油车造价仅为燃料电池车制造成本的1/6和1/10。此外,燃料电池车的使用成本主要体现在氢气制备、储运和加注环节产生的成本,然而我国氢气运输还属于危险品,每次只能运送200KG,对于货运大车而言,基本是空跑,暂无经济性可言。

  未来何去何从?

  深受自身问题与外部因素双重影响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该何去何从?

  在经历了多方争论后,业界普遍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技术特点不同,有各自适合应用的场景,未来应该是互补、共存,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也指出,要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各有优势,应根据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蔡团结建议到,要集中开展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的攻关,明确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实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据其透露,助2022年冬奥会契机,目前相关部门正和北京、河北等有关部门确定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表示,燃料电池车想要实现大面积的应用,其造价要达到锂电池电动车的水平,行驶费用要达到燃油车的水平,预计仍需要3年-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实现。

  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突破,其具体指出,应尽快实现关键材料、电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双极板等批量生产,为降低电堆成本和提高电堆一致性奠定基础,同时,提高电堆的比功率,降低电堆成本和铂用量,并进一步提高电堆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希望我国在2023-2025年把燃料电池车的成本降到跟锂离子电池车比较近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