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多生孩子,不好打架
时间:2019-09-14 21: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领克和WEY横空出世之前,有一家车企就已经开始了对主打国际化标签的自主高端品牌的探索。2011年11月28日,奇瑞汽车与以色列集团共同出资,组建观致汽车品牌,双方持股比例为50:50,随后,成立于2007年的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伴随着国际化团队的入驻,观致汽车迅速走入正轨。2013年的日内瓦国际车展上,携首款量产车型观致3亮相的观致汽车,为整个欧洲留下了惊鸿一瞥。同一年,观致3参加了E-NCAP碰撞测试,并荣膺五星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观致3也是当时唯一一款在E-NCAP中获得五星的国产车型。 不可否认,国际化团队的确为观致汽车带来了更加先进的造车理念;但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市场环境以及消费者喜好的陌生,却为观致汽车的发展,埋下了一层隐患。就比如,在合资品牌、自主车企纷纷发力SUV车型时,他们却选择了以一辆轿车产品入局……2010年之后,空间更大的SUV车型迅速成为国内消费者的“新宠”。借着这股势头,长城旗下的SUV品牌哈弗,于2011年8月推出了一款在未来改变SUV市场格局的新车——哈弗H6。 被奇瑞寄予厚望的观致汽车,未能在媒体的赞美声中实现销量上的“一炮而红”。数据显示,其2014年在全球范围,累计仅售出7000辆新车。同年,观致汽车宣布退出欧洲市场。起航阶段的“遇冷”,并没有挫败奇瑞汽车的“士气”。2015年,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及观致汽车的境遇时表示:“我们对观致迅速上量比较看重,其实外资合作者并不太着急,举出了一些欧洲成功车型的发展情况,属于慢热型的,开始的节奏很稳健。他们对这个产品有信心,劝我们要有耐心。相信我们会很快把观致做起来。”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所说的“迅速上量”,其实是有据可循的。数据显示,观致汽车2015年的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14001台;2016年,这一数据上升至了24188台。但遗憾的是,观致汽车并没有如奇瑞方面所愿,“很快做起来”。在稍有起色的2015年,他们的亏损额却从2014年的22亿元扩大到了25亿元;到了2016年,观致汽车的亏损虽稍有回落,但总计金额仍达到了19亿元。观致汽车的连年亏损,让作为观致汽车的股东之一的奇瑞,不得不伸出“援手”。然而彼时,奇瑞自己也面临着销量下滑,被吉利、长城、长安几家一线自主品牌拉开差距的困境。2017年年底,在这一年度的财报还未曝光之前,奇瑞宣布,将手中持有的观致汽车的50%股权转让给宝能集团;很快,以色列资方QUANTUM也做出了相同的决定。被奇瑞放弃的观致汽车,在“转嫁”宝能集团后,并没有迎来真正的脱胎换骨。财报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观致汽车的累计亏损额已经超过了120亿。今年4月底,又有媒体报曝出,观致常熟工厂停产减员,部分零部件已经断供。 几乎就是在转手卖掉观致汽车的同时,立志“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的凯翼汽车,也遭到了奇瑞方面的“清洗”。从定价策略来看,凯翼的定位恰恰和观致相反,即主打中、低端市场。上市之初,凯翼汽车打出了“众包造车”的概念。用今天的话来讲,其实也就是类似于一种定制化服务。但就和观致领先同行的造型设计一样,凯翼极具前瞻性的营销策略,同样没能转化为销量的推动力。虽然定位几乎相对,但凯翼却走了一条和观致相似的路。2015年,凯翼汽车的年累计销量为2.4万辆;2016年,其销量上涨至4.3万辆;来到2017,凯翼汽车的市场表现一落千丈,年销量跌回到了20000辆出头的水平。2018年1月,奇瑞宣布将旗下凯翼汽车51%的股权,以24.94亿元的价格卖给宜宾市汽车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接盘者”背后的金主,是五粮液集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