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会是一个千亿级市场
时间:2019-07-02 19: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随着全球尤其是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加严,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将汽车轻量化作为重要突破口之一,而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轻量化、高强度及可塑性等优异性能,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汽车轻量化材料。虽然长期以来碳纤维因为成本相对昂贵,车企相关应用较为谨慎,但如今,情况已经有所转变。 中国恒瑞有限公司总裁顾勇涛近期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 “2014年,我们在和各大国内主机厂沟通时,他们觉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方案很好,也有相关的想法,但真正开始布局应该是从2016年开始,各大企业都配备了复合材料的相关人员或者是专家,内部有意识的在推动轻量化。而现在主机厂大部分都有自己轻量化的部门,拥有复合材料的工程师,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利好的。” 据其透露,目前中档车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单车价值大概是几千元,高性能轿车甚至高达数十万元: 据了解,目前从外饰件、白车身到一些结构件,恒瑞都有研发或者量产案例,从数量上来看,国内大部分主机厂都正在与其进行轻量化复合材料零部件预研或定点项目的合作与开发。 而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2019年初中国车市寒冬仍在延续,汽车领域的企业难免受到影响,碳纤维零部件企业亦不能例外。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影响似乎并不明显,至少对于恒瑞来说是这样。 一方面,尽管整体车市下滑,但是豪华车市场以及新能源市场的增长还是十分可观的,而这两大市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增长的也相对较快;另一方面,尽管中国车市已悄然告别高增长时代,但考虑到千人保有量水平较低等方面因素,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汽车消费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也就是说,对于碳纤维领域的企业来说,中国汽车市场这块蛋糕仍然很大,也正因如此,能否抓住时机才显得对于复合材料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显得至关重要。正如前面所说,车企对于碳纤维等轻量化材料或相关工艺的接受是有一定过程的,但是显然相关企业需要提前布局。 以恒瑞为例,尽管在碳纤维领域,恒瑞的起步并不算早,但根据了解,恒瑞是其中较早将主要精力放在汽车复合材料零部件工业化批量生产配套的企业。顾勇涛表示: “国内做碳纤维零部件的企业很多,一开始有很多风口,例如航空航天,风能等,而我们从一开始就看准了汽车行业,以此为切口进入,我们在这一市场的发力更早一些,所以现在可以说无论在技术储备还是实际项目经验的累积上都十分有优势。” 而从恒瑞近几年的动作来看,其正在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来提升产品实力。 例如在2018年8月,恒瑞全资收购英国一家专业复合材料设计分析公司Engenuity,作为恒瑞集团旗下的专业材料分析、设计、工程咨询业务板块,参与其在国内汽车项目的开发。 同时,Engenuity也将维持其现有业务,并以独立公司主体的姿态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深度开拓市场,服务更多不同类型的客户。另外,在今年3月,恒瑞正式加入AZL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轻量化联盟,成为其合作伙伴。AZL亚琛工业大学轻量化联盟专长于以集成和组合多种工艺链以及多材料系统为重点的轻量化产品、材料、生产工艺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而此前不久与全球领先复合材料部件制造模具系统供应商奥地利ALPEX合资在国内成立工厂更是行业上下游的强强联合,以组合的形式将国际先进的配套服务带来服务本土客户。 由此可见恒瑞对于汽车市场的重视,同时也不难看出,恒瑞的目标市场并不只是中国汽车市场,还面向全球,这一点从其国际化团队上也可见端倪。 顾勇涛表示: “我们的基因从诞生之初就是多元且融合的。一方面,技术方面,尤其复合材料零部件量产成型技术,我们需要国际化的团队,因为这些技术大多源于欧洲,我们需要这些拥有经验的外国专家把技术带到国内来;另一方面,我们的市场的起点在中国,但规划中未来我们还会在欧洲和美国建厂,因此我们需要国际化的团队来管理、推动,我们的上下游也都是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公司。” 至于为何要从国内开始做碳纤维零部件,顾勇涛表示,原因在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走的比较靠前,而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碳纤维方面的需求要比传统燃油车的需求要大一些,另外国内还缺乏具有相关技术、工艺背景的企业。 可以看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恒瑞有着自己的布局思路。那么对于当前车市的变化,恒瑞是怎样的看法?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作为汽车轻量化的践行者之一,其对于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技术走向等又有着怎样的思考?针对以上问题,在近期的“C Talk奋斗2019”高端系列访谈中,顾勇涛与盖世汽车展开了深入交流,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车市:中长期情况乐观,豪华车市场不会太差 2018年中国车市负增长,2019年一季度这一情况仍在持续,对此您怎么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