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汽车发动机行业35年 他要将毕生所学传承下去
时间:2019-07-02 19: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张永忠。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资料图片) “现在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我所有的技术传给有需要的年轻人。”今年55岁的张永忠,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示范标兵”,更是大家公认的发动机维修大师,但他总是打趣地称自己只是个“土专家”。 技术过硬:是“土专家”也是“老中医” 非“科班出身”的张永忠是长安汽车最早一批懂得发动机技术的人。1983年,他进入了国营江陵机器厂工作,1995年江陵厂与长安厂合并为了长安公司。“刚进去就被安排做了木工,我自己从小对木工有兴趣,算是有基础,做起来挺得心应手的。” 张永忠介绍,那会儿主要是做座钟、木凳、木椅。对于老一辈重庆人而言,不少人家里都有“江龙牌”座钟,而这种座钟正是他和当时的同事们一起生产的。“榔头敲、推板,整个工序都是全手工,非常辛苦的,粉尘严重到你衣服上没有一片干净的地方,全是灰。” 做了一年半的木工,20岁的张永忠被调剂到了汽车发动机的组装调试岗位。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这将成为他毕生耕耘的事业。 “当时年轻,组织相信我们,就去尝试吧,但还是隐隐觉得跟铁打交道没有木头实在,你看凳子、椅子这些身边看得见的东西都是木头做的”,谈起当年的想法,张永忠有些好笑。 令他永远难忘的是1984年12月30日。张永忠参与安装零件的发动机点火成功,宣布正式运行。“那个心情用语言无法表达,太激动了,现场大家都在拍手、拥抱,大半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张永忠仍掩饰不住激动。“汽车发动机几百上千个零部件都是我亲自参与安装,启动运转的瞬间,那种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也是从这个时候,张永忠坚定了在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和钻研的决心。 在长时间的实践摸索中,张永忠发明了一套“望闻听切”的绝活,专门为发动机“看病”——“望”即看发动机外观,比如点火时可以看有没有什么问题;“闻”即闻汽车尾气味,如果味道很呛人就是有问题;“听”即听发动机工作异响;“切”即找原因把脉,比如某个发动机需要调试。 这套方法,不但能快速、准确地找出和排除发动机故障,在实际工作中也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如今已被命名为“重庆市职工经典操作法”,并在全国汽车行业推广。 张永忠正在和同事一起讨论汽车发动机技术问题。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保持初心:站好最后一岗带出一群好徒弟 在汽车发动机行业干了35年,张永忠早已视那些冰冷的零件和机械为自己的“孩子”。“螺丝、扳手、机油……我太了解它们了,都是跟着我快35年的东西了”,张永忠颇为感慨。 谈及工匠精神,张师傅说:“我时常给徒弟们说,虽然大家是在基层岗位上,做的是技术活,但再好的设计也要靠人去完成,小到一个螺钉都是需要员工的劳动,只有我们做到了极致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张永忠口中的徒弟,是公司里的几十名年轻员工,他们签订了“名师带高徒”的配对协议。“我要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技术,保留是没有用的,要传承给需要这门技术的人,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最欣慰的事。” 师傅肯教,徒弟肯学。就这样,张永忠带出了一支熟练掌握发动机调修的“国家级”全能团队。在长安汽车,现在的发动机调修一线技术骨干中,有80%接受过他的指点,他带的徒弟中,已有5人成为公司发动机维修领域的技能型专家人才。 胡印便是张永忠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学徒之一,“我已经跟着师傅三年多了。他是属于实干型,只要拿着一个事情就会一直干下去,非常刻苦。”上周星期二,因为发动机出了问题,本要下班的张永忠立马赶到生产现场,不仅晚饭没顾得上吃,等问题解决好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为了教好徒弟们,胡印还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师傅现在已经很少外出了,大多数时间都和我们在一起,一旦有技术问题马上就和我们围在一起讨论解决。” 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张师傅正在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的集中培训。他说:“不忘初心,在我看来就是处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只要勇于创新不停步,像老黄牛一样负重前行,干一行专一行,平凡岗位也能创造出大业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