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啤酒和汽车,这些品牌为何都看上了“游戏比赛”?
时间:2019-06-21 16:3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睡垫、床单贴在墙边,行李、衣物散落一地,眼前的景象是2000年电竞赛事WCGC的选手宿舍。当时一位18岁的加拿大星际选手,对主办方的行程安排似乎十分满意,他把这场世界大赛当成了个大型线下聚会,“感觉太棒了,我和他们打了三年比赛,这是头一次见面。” 这项兴起于2000年的赛事,次年正式成为后来连续举办十多年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CG,也是最受早期电竞玩家关注的世界级赛事之一。 如今的电竞行业,相比二十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曾经的许多热门竞技游戏,现在已经成为小众项目,以WCG为代表的第三方综合性赛事走向下坡路,“特许经营权”概念的引入让联赛中的俱乐部席位价值超过千万,顶级职业选手的待遇更是今非昔比。 在此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赞助商,伴随和影响着电竞这些年。 1 在电竞行业发展的初期,不管是赛事方还是俱乐部,能够接触到的赞助商基本都是电脑硬件或者外设厂商。其中以三星赞助的WCG最为典型。 三星从2000年就开始出资举办世界电竞大赛,其本意更像是一次市场营销活动。在WCG赛事举办的过程中,三星扩大了自身在游戏玩家群体中的影响力,推动了旗下显示器业务的发展。但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成为三星的发力点,以电脑游戏为主的WCG逐渐偏离了三星的营销诉求,加之V社和拳头的赛事影响力迅速提升,WCG最终在2014年宣布停办。当时组委会给全球的合作伙伴发了一封邮件,表示“停办的决定是考虑了当前全球趋势及商业环境之后做出的”。
一个备受关注的世界级电竞赛事,只因赞助商的撤资就轰然倒下。对于俱乐部和选手这样的参与者来说,找到一个能够支撑他们运营下去的赞助商则更是艰难。 这样的情况在国内表现得尤为明显,2004年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到了2008年又爆发了全球经济危机,赞助商和投资人纷纷却步,有不少电竞赛事与俱乐部都在这期间消失。 除了经济环境的影响,赞助稀缺的另一层原因是当时电竞的普及度和受众量并不算高。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重新将电子竞技定义为第78号体育运动,央视还为此还做了期节目,放在了《百科探秘》栏目。 为了让观众理解电竞是什么,主持人专程到国家体育总局找到相关领导,询问电子竞技的含义,得到的回答是: 电子竞技是运用高新技术的产品的硬件和软件,作为体育运动的器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智力竞赛。 硬件作为比赛使用的最直接的产品,成了当时电竞赛事和选手为数不多的赞助方。 前职业选手RocketBoy孟阳在2004年获得“长城百万挑战赛”冠军后,升技电脑公司就曾对他进行过赞助。孟阳如今回忆打职业的那段时光,认为赞助商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一个好的赞助商,能让选手放下生活上的压力,全身心扑在训练和比赛上,自信心也会得到提升。” 这对于俱乐部来说其实也是一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让俱乐部正常运营下去,但赛事奖金毕竟有限,赞助商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了给赞助品牌更多的露出,选手的比赛设备、服装上处处可以找到相关品牌的身影,有些俱乐部甚至直接将赞助商塞进了战队名称里。 比如李晓峰一度以WE.GIGABYTE.Sky作为自己的参赛ID,是因为WE俱乐部曾接受过电脑硬件厂商技嘉的赞助。因在2013年获得《英雄联盟》世界亚军的皇族战队,也曾在队名后加了外设品牌名“狼蛛”。虽然结合后的名称看起来可能有些突兀,但这样的机会在当时也只有少数成绩优异的俱乐部能够获得。 2 原WCG中国区主办方Neo TV CEO林雨新至今对停办一事感到遗憾。他觉得如果当时能够再坚持一年,等到直播平台的兴起,就能盘活WCG版权和各方面的商业利益。 直播时代的到来,确实使电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2014年起,应用市场中开始出现了大量直播平台APP,后来一度形成了“千播大战”的局面。资本的涌入也推动了电竞商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面孔的赞助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