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款新车型而言,刚刚上市的热度虽然能够拉动销量,但在热度消退后依然需要通过市场货真价实的检验,是否能够站稳脚跟,在同级中处于怎样的站位将深刻影响车型后续的生命。
残酷的市场筛选只欢迎实力过硬的玩家,毫无疑问,吉利星瑞做到了。在上市12个月的阶段性考核里,吉利星瑞已经交出了热销126873辆,平均月销过万的成绩单。难能可贵的是,星瑞并没有仅凭新车热度在刷存在感,在刚过去的10月里,月销更是达到了12053辆,热销态势不仅稳定,更有持续走高的趋势。作为“中国家轿颠覆者”入局的吉利星瑞,已经迅速站稳脚跟,成为A级自主家轿的标杆,实打实地重拳杀入合资腹地。
热销态势稳中有升,星瑞成自主家轿向上范本
受芯片短缺影响,三季度乘用车市场表现低迷,但2021年前三个季度轿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市占率突破30%,改写了连续多年份额只有20%的历史。
众所周知,在汽车细分领域内,A级家轿历来都是竞争最为激烈、最白热化的区间,考虑到合资品牌长久的口碑积累,不少自主品牌选择了错位竞争,深度挖掘10万级别家轿的需求,吉利帝豪就是这一区间内的代表性车型。
不过在11万-15万区间内,许多自主车型在“两逸一拉”、大众速腾等强势围猎下归于沉寂,有的甚至上市初期就“凉凉”,让自主品牌对这块领地失去信心。从这个方面来看,吉利星瑞的年度答卷堪称完美,首先定价在11.37-15.27万区间内,实际平均成交价更是超13.4万元,高于轩逸(12.1万元)、朗逸(11.2万元)、卡罗拉(11.1万元)等主流合资家轿平均成交价,一年内迅速建立起市场口碑,打造了溢价不逊于、甚至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溢价能力。
其次,星瑞上市即热销,首月横空出世后第二个月销量就达到12077台,第十个月就顺利跨入10万俱乐部,12个月便稳定突破12万+,星瑞的热销稳中有升是可以预见的,并且几乎没有受到汽车市场下行的不利影响,甚至今年月销量上数次赶超大众速腾。另外,根据市场规律,无论是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等一时独领风骚的热门车型,在上市一年后都会有价格跳水、终端大幅让利措施进一步刺激销量清空库存,但星瑞销量坚挺却不是建立在价格下探上的,市场对于其产品力和价值的肯定可见一斑。
透视吉利星瑞过去的表现,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款自主家轿从诞生、崛起、发展,到成为自主家轿的样板,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对抗合资向上攀升的路径。
打造稳赢合资的高价值,上市以来持续为用户而颠覆
正像iphone4对于手机的革新,优秀的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生态,让用户收获全新的感知。在上市之初,星瑞就展现了颠覆家轿格局的野心,依托于CMA架构,以“五大颠覆”实力,塑造了“价值超大杯”,在智能、健康、动力、空间和产品价值上降维打击竞品。那么这场颠覆之战,目前对于用户和行业有何影响呢?
星瑞作为同级唯一全系搭载2.0T发动机把合资车标配的1.4T、1.6L排量瞬间被甩开了身位,也打破了用户对于A级家轿动力够用就行的固有看法。在空间上,星瑞2800mm最长轴距+1869mm最宽车身+1618mm最宽轮距,全面超越市场同级车,打败了过往速腾、轩逸等以空间为卖点的车型,让用户获得越级享受。
星瑞还是行业中首个实现OTA升级的燃油车,并在上市20天后就迅速发布了整车OTA升级计划,一年内已多次优化升级。星瑞率先在智能化领域的探索也反过来影响到了合资品牌,在此之后,不少同级合资车型轩逸思域等也开始将OTA升级作为改款亮点,星瑞通过为用户持续的高价值的输出,进而推动行业燃油车加速进入OTA时代。
除此以外,星瑞也一直在造车底层逻辑上持续为用户颠覆,包括加速推新“时空版”,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增加“苍穹灰”车色;邀请用户进行新车共创,为用户打破购车信息壁垒。
在销售前端邀请用户开展“不比不试不买”深度试驾星瑞对比合资车型,在售后服务上开创了2年7.8折超高保值回购和4年或12万公里免费保养在服务链路上输送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历来家轿市场由合资品牌长期垄断话语权,而星瑞通过一年以来不断地高价值输出,让市场重新定义了 “好家轿”,并收获了销量口碑。
在上市以来遭遇行业寒冬,但星瑞依然可以逆势而发,保持月均过万的销量,说明用户对于星瑞的高价值认可已经完全不逊于合资品牌。星瑞为用户持续带来的高价值也已经顺利通过了市场检验,稳健的销量表现证明了自主品牌同样可以在中高端车型上开创一片天地。
如同星瑞之于自主家轿的标杆作用,吉利CMA高端系列“中国星”形成的中国高价值汽车矩阵,不仅成为吉利4.0时代的销量担当,更是自主品牌走向高端、国际化市场的拳头产品。当前汽车行业上游依然饱受“缺芯”影响,导致产能下滑,而中国星系列均搭载了高度智能化的车机系统,销量潜力还未全部释放,但根据目前的销量走势进行预测,在芯片问题解决后,“中国星”必将迎来更高的销量爆发。未来,“中国星”还将成为 “智能吉利2025”的战略承接者,搭载“雷神动力”,持续撬动合资市场,让吉利品牌走向世界领先。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