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的春天到了吗(2)
时间:2021-02-23 17: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过度的盲目增产只会带来严重的后遗症,经济层面上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国内汽车企业发展的轨迹。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相比短期的销量增长,如何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更为关键。日前,工信部已经启动了制定推动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加快研究出台推进包括汽车生产企业在内的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兼并和重组来整合产品资源、提高竞争能力。目前国内汽车90%的产销量集中在14家企业,到2011年,14家企业将减少到10家以下。大型汽车企业重组(例如上汽与南汽的重组)会令中国汽车企业相互取长补短,资源整合,从而营造出共赢的局面,提升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这对稳定汽车消费、加快结构调整、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意义深远。 抓住机遇的几大要素 俗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2009年,中国汽车企业经过了20多年合资合作的经验积累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搏杀,是否已准备好迎接春天的到来? 总的来说,一个汽车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还是能否掌握几大要素。首先是产品,产品的设计研发和制造技术是汽车企业的看家法宝,世界汽车巨头如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丰田汽车,其研发中心都是最受重视和保护的部门,预算都是天文数字。一个企业能否有持续的生命力,关键要看它的研发制造水平。坦率地说,中国目前的自主研发能力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虽然许多中国汽车企业也投资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包括合资的),有大量的设计、研发技术人员,但是整体水平不高,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更少,大多数人从事的是造型辅助、老产品改型、国产化、模拟、测试等工作,缺少更具想象力和创意能力的造型设计、内外饰设计研发,以及发动机变速箱和关键电子器件的研发制造能力。 目前中国以外的汽车市场低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我们可以一方面引进一些研发设计的专业人才,甚至收购一些设计公司,一方面派遣人员到世界顶尖的研发中心和设计公司学习,培养关键人才。 其二是企业管理的理念,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其领导人必定是积极进取,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富有一定的变革创新精神的。汽车企业的管理除了常规的组织管理和人员管理外,更强调充分的资源分析与资源整合能力。企业需要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和强势的领导力,建立企业外部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与合作关系,以及保障内部流畅的生产运输供应体系。 其三是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中国汽车市场变化很大,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轿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对很多人来说,轿车代表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审美取向、格调以及个性,已成为品质生活的一部分。汽车企业对汽车市场和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将影响到他们的品牌塑造、网络布局、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市场宣传策略等至关重要的决策。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和理性需求,区域市场的发展状况,不同年龄、职业、收入人群的购买决策行为和消费倾向都是汽车企业必须深入了解的课题。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产品的口碑也成为购买者考虑的主要因素,汽车企业必须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上下大工夫。汽车企业不仅仅是制造企业,已延伸到了服务产业,消费者买车其实买的是汽车带给他生活上的便利和享受,服务产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关键在于如何把客户服务好。 可以预见的是,由于传统汽车技术包括设计理念已日趋同质化,在近5~10年里,汽车企业除了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方面可能取得突破外,更需要在营销模式、主动服务、汽车生活社区等方面创新思想,掌握先机的企业才有可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要抓住机遇,中国汽车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已具备了自主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国内经济稳定,国家大力扶植的背景下正是放手一搏的时机。“地利”就是环境条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在拱手相送其他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的同时,为何不好好做强、做大中国人自己的品牌?“人和”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汽车企业好好研究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得消费者心者得市场。如此,中国汽车企业的春天已不远了。■ (作者系上海汽车集团乘用车公司市场部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