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大屏、假智能”当道,智能汽车如何找到爆点?(2)
时间:2020-08-07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一是通过功能整合,重塑产品形态,如苹果;二是深挖核心需求,优化产品功能,如华为以照相为卖点、三星引用画质与清晰度更好的OLED屏幕;三是围绕核心产品,延拓产品价值,以汽车为起点,从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企业转型。 6天要有一个新版本 消费者需求的增加,正在倒逼车企作出改变。 马钧坦言,中国年轻消费者是全球范围内消费习惯改变最快的,改变周期小于7天。也就是说,中国年轻消费者的期待是6天有一个新的版本。 “汽车在IT化,智能化,如果不能做到又好又快地迭代更新,相当于别人在百米冲刺,你还在慢慢散步。”周令坤坦言,研发体系的改变势在必行,“如果没有发生变化,传统车企后面的压力还要更大一点。” 周令坤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2000年,车企新车型的平均研发制造速度约为8年,2020年平均为4年左右,未来可能还要更短。“消费者对于新产品推出速度的期待越来越高,除了使用场景的智能化迭代,对未来产品的推出频率也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结合软件能力和可迭代部分进行敏捷开发,被德勤视为必要课题。“原有瀑布式开发模型很难满足消费者需求,它有严谨的工程验证流程,但很难快起来,现在把握的往往是两年之内的需求。”而经过4年开发周期,产品量产后很难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 德勤中国认为,传统车企的价值中心,应逐渐由硬件生产型企业转变为以软件研发能力为核心的汽车科技公司,开发模式也要由传统的瀑布型开发模式逐渐向敏捷式开发模式过渡,并践行“双钻模型”产品开发方法。 “KPI考核、组织结构设计以及生产体系都要改变,这恰恰是传统车企最难突破的。”周令坤表示,如果传统车企愿意在研发体系方面发生变化,原有的优势将成为竞争壁垒,否则“总是慢几拍”。 马钧在德国汽车企业有18年研发经验,在他看来,目前消费者所需要的生态、体验及需求都在改变,而这是传统工程思维不可能做到的,要对软件的模式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迭代,以吸引用户。 德勤认为,车企想要占领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高点,需要在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服务三个方面均有所布局,并根据商业企图、品牌定位、产品竞争力和技术积累等,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