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抢滩中国动力电池赛道,车企打响供应商扩容大战?(2)
时间:2020-08-07 06: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因松下电池供应不足,影响到特斯拉Model 3的量产速度,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则多次公开表达自己的不满。1OJ中文科技资讯 动力电池的供应已成为各大车企的“阿克琉斯之踵”。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如今电池市场陷入了一个低端电池过剩,高端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使这些车企发展变得被动。他们需要确保供应链的稳定,保证生产节奏。”1OJ中文科技资讯 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已成趋势,各国也先后发布了禁售燃油车时间表,为了抢占市场高地,各大车企向电动化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也意味着新能源电池的供应缺口或将进一步加大。1OJ中文科技资讯 根据各家给出的计划,特斯拉2023年全球销售目标为100万辆;到2025年,宝马在售新能源车型占比将高达三分之一,2030年占比一半以上;大众计划到2029年销售2600万纯电动汽车和600万辆混动汽车;丰田、沃尔沃、本田、丰田和现代等各家也有明确规划。1OJ中文科技资讯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预计为406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短缺约18%。预计到2025年这种情况将恶化,供应短缺约40%。1OJ中文科技资讯 嗅到危机感的车企们则相继开始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大赛。对于这些车企而言,绑定更多的电池供应商将成为他们日后发力新能源市场的有力筹码。1OJ中文科技资讯 建厂自救1OJ中文科技资讯 在因电池短缺制约产能的现实面前,谁都不想在新一轮的电动化竞赛中掉队。除了快速调整采购计划,不断引入新的供应商,以戴姆勒、大众为代表的主机厂则纷纷迈出了自产电池的步伐,将主动权夺回自己手里。1OJ中文科技资讯 “长期而言,我们决不能依赖于少数亚洲电池制造商。”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Dr. Herbert Diess)表示,为了确保他们押上了身家性命的“电动化攻势”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自建工厂变得势在必得。1OJ中文科技资讯 大众集团在2019年5月投资近10亿欧元在德国本土建设一家电池工厂,工厂建成后,前期将专注于电芯组装工作,后期将会增加电芯研究生产领域的工作。1OJ中文科技资讯 为了加速推进“2039愿景”,即到2039年实现所有汽车新汽车产品零排放。戴姆勒在全球范围内建设自己9家动力电池工厂。截至目前,戴姆勒美国和欧洲的动力电池工厂还在建设当中,其位于北京的奔驰电池工厂已投产。1OJ中文科技资讯 放眼国内,新能源市场的繁荣让自主车企拥有更多施展空间并自建电池工厂。比亚迪成立弗迪电池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长城蜂巢能源于2019年底在中国江苏常州启动了其第一家电池工厂,并计划在2020年底之前从每年4千兆瓦扩大到每年12千兆瓦,到2025年,在中国和欧洲的其他几家工厂的年产能将达到100GWh左右。1OJ中文科技资讯 而上汽、北汽等汽车集团,目前均已与宁德时代合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罗焕塔表示:“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里面有80%的企业有跟电池厂合资的想法,或者说正在实施。”1OJ中文科技资讯 降低成本成为了自建工厂的另一大优势。根据东吴证券数据显示:作为新能源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重高达40%-50%。以特斯拉为例,其动力电池占特斯拉总成本约38%。截止到2025年,大众将采购150GWh的动力电池,金额达到500亿欧元,电池供应商将至少分走200亿的订单。1OJ中文科技资讯 不过自建工厂也并非易事。电池研发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前期需要耗费巨大成本。尤其是在汽车行业的下行市场里,庞大的支出无疑带给车企巨大的压力。此外,其对技术的高门槛,也让很多企业的研发遭遇诸多难题。1OJ中文科技资讯 面临供需危机,车企绞尽脑汁的通过一系列行动来填上“动力电池缺口”。但距抵达“电池自由”的终点,仍有不少挑战。1OJ中文科技资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