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宇佑探索韧性城市建设 平潭国资加持主业再添动能
时间:2020-07-10 11:5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本报记者 吴文婧 7月8日,新安江水库自建成以来首次9孔全开泄洪,前一日,下游的杭州市提前进入了防汛应急响应I级。近来,在全国范围内,持续的强降雨已经给安徽、湖北、江西多地造成了洪涝灾害。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大规模的疫情、特大暴雨、持续高温、地质灾害带来的冲击,民众开始重新审视城市防灾抗灾、应急治理的能力,韧性城市的关键词再次被重视起来。 近日,深耕智慧城市领域十余年的汉鼎宇佑,成立了浙江汉鼎韧性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战略规划切入韧性城市领域。汉鼎宇佑董事长曹阳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未来将以韧性城市为重要抓手,为智慧城市板块的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韧性城市探索方兴未艾 对于汉鼎宇佑韧性城市的未来规划,公司副总经理俞晶向记者表示,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必须体现出企业的优势,提升企业独有的竞争力。“具体而言,从之前基础设施层面升级为数据应用的阶段,在城市大安全方面为政府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商业体现上,将用核心产品优势拓展业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打开全国行业市场,为汉鼎宇佑的发展提供核心动力。”俞晶如是说。 对于切入韧性城市领域的初衷,俞晶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实际上是‘平战结合’的统一体,我们希望将二者有机结合,推动建设融合日常运行下‘智慧’和灾害情景下‘韧性’的未来城市。”而对于二者的关系,俞晶认为是和而不同:“智慧城市的目标是让城市各系统日常运行更为高效,韧性城市更注重城市的安全性,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使城市从灾害中快速恢复,两者都离不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 据了解,早在2002年,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ICLEI)就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提出了“韧性”的概念。公开资料显示,“韧性城市”的理念在国外已经深入到城市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各个层面,并上升为公共政策,从理论研究到具体实践积累了大量成果。 将韧性城市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城市系统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是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与国内外先进城市开展韧性城市研究和建设合作大有裨益,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结合国内各个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融入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获悉,以成立韧性城市公司为契机,汉鼎宇佑已经提前开始了对该领域的布局,公司计划通过汉鼎“一朵云(海西云)、一个大脑(韧性大脑)”的建设,发展具有高效运营、智慧管理、科学防灾、韧性恢复四位一体的现代城市运营管理体系。 相关技术团队处于全球前列 据了解,智慧城市安全应用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气象灾害监测、智慧消防、水坝堤岸安全监管、桥梁隧道监管等等。韧性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更加强调增强城市的可恢复性、智慧性、互动性等特征。 “韧性大脑面对突发灾害的主要特点就是,发生前的及时预测、发生时的快速介入、发生后的迅速恢复。”汉鼎韧性科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毛方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传统智慧防灾到韧性城市防灾,有如下几大转变,“首先,防灾体系从被动抗灾变为主动防灾,形成协同联动;防灾系统由分离元素转向功能相关;防灾层次从安全控制转向功能控制,涉及领域不再只是工程领域,而是扩大至社科政经;此外防灾教育也从重点领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民防灾的智慧学习。“ “如果将我们所研究的城市各个系统看做一个完整的系统,那么城市系统所承受的灾害荷载将是系统的输入。正确的系统输入是获得正确系统输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在城市尺度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尺度灾场模型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毛方强向《证券日报》记者举例说明道,“城市尺度洪水模型是根据雨洪参数,包括水深、流速、洪水持续时间等时空变异性及参数之间相关性而建立的水文模型,能够针对台风或暴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韧性评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