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记录奋战在复工复产一线的劳动者(2)

疫情阻挡不了经济复苏的加速。4月初,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带领团队,如期完成了新材料转向架的焊接试制研发。虽然开工晚了10天,但试制的第一个转向架已经焊完,正在等待装配,又一项技术攻关达成。

汗水里有创新的味道。疫情期间有多少意想不到的困难,就有更多创新办法解决困难的人。

匠心,追求每一个复工产品的质量

湖北,武汉。中建三局三公司正在进行光谷火车站西广场地下空间主体结构施工,来自恩施的杨汉在绑扎钢筋。烈日炎炎,汗水顺着他的安全帽流下来。

为了达到图纸设计绑扎要求,杨汉的手指经常会被钢筋扎破、磨出血泡。“绑钢筋是门手艺活,钢筋的施工规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我绑扎的钢筋那是分毫不差。虽然疫情耽误了工期,质量标准绝对不会降。”杨汉说。

山东,潍坊。潍柴动力铸锻车间的“冲天炉”里铁水奔腾。每隔一段时间,工人裴国强就要从约1500摄氏度的高温铁水里取出样品,检测碳、硅含量。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我们给发动机生产铸件,就得像对待心脏一样小心翼翼。”裴国强说,复工复产以来忙归忙,产品质量不能有一丁点马虎。

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是劳动者在复工复产、加班加点中的态度。

“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全停。”在沈鼓集团透平公司转子车间,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长好熟练地将毛坯件吊放在机床上,打表、找正、量尺、对刀。

马长好所在的车间生产压缩机的核心——转子,而他的工作则是加工转子的核心——叶轮。

有人说马长好是“刀尖上的舞者”,因为叶轮就是在他控制的车刀下,一刀一刀切削出来的。每一个叶轮都需要精细加工,公差控制要求在0.015毫米以内,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尺寸偏差,一次“下刀”失误可能会导致整个工件报废。

为了追求这一精度,马长好不断改进加工工艺,带领班组成员提升精益生产率。现在,他仅凭听机床运转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刀具磨损程度,保障产品精度。

汗水里有精益求精的味道。无数劳动者用“工匠精神”坚守着平凡的岗位,让“中国制造”的招牌在复杂局势中更加闪亮。(参与记者:丁非白、魏一骏、徐海波、陈灏)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