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疗崩溃的背后,需要一种支撑
时间:2020-04-21 07: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这几天,日本各大电视台上,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医疗崩溃”。 日本人说的“医疗崩溃”,其实有两个意思: 一是医院内部的感染,导致急诊与门诊关闭,大批医护人员被隔离观察。 二是收治传染病患者的病床数不够,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不够,使得医院不敢超负荷收治感染者。 今天,朝日电视台播出一个新闻,一家名叫“松田诊疗所”的医院,为了给一位发烧四天的患者看病,在没有防护服的情况下,用超市里出售的雨衣当防护服。据说大阪的医院医生,用垃圾袋做防护服,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患者看病。 大阪市长在记者会上说,医院里实在没有防护衣,请市民们捐出没有用过的雨衣。 看到这一新闻,我立即联系了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张玉萍副总领事,劳驾她帮我们联系了大阪市政府国际课,因为我们通讯社还有100套3M防护服,是深圳和昌汽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一个月前捐赠给我们的。 到今天(4月20日)为止,日本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已经达到1万1753人,其中东京都占了三分之一,为3184人。 日本现在啥都缺,缺口罩、缺防护服、缺医用手套。原因是,日本口罩的80%,是在中国生产的。防护服的70%,是在马来西亚生产的。前一阶段,这些口罩、防护服因为种种原因,根本运不到日本,部分高性能防护用品也很难运出这两个国家。结果等日本疫情一上来,日本库存告急,国内生产根本就跟不上。 安倍首相情急之下,发挥日本纺织业还算发达的优势,加紧生产布口罩,说是能洗可以反复使用。结果不知是因为省材料,还是因为设计者家里孩子太多,那布口罩小巧玲珑,只能捂住鼻子和嘴巴。 看安倍一个大脸挂了那只布口罩,许多人为他捉急,万一没遮掩的部分刚好遇到病毒到访,不就完蛋了吗? 安倍答应给每一个家庭分送2只布口罩。我天天盼,今天终于盼到,戴上一试,啥感觉? 我得说说老实话:我本身脸也不大,戴上后刚好找到安倍首相的感觉,盖住嘴盖住鼻子。因为是用五层纱布,比那些口罩厂生产出来的口罩,来得厚实。至于能不能抵御病毒入侵,啥时候得去传染病区试试。有一点的感觉是相当不错——贴在脸上,好柔软,因为用的是纯白的棉纱。 今天也接到东京医科大学医院的告急信息,因为收治了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防护服和口罩都严重不足,正在考虑买雨衣。 想起2个月前,武汉也曾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在日本到处找口罩找防护服,很理解那一种“缺医少药”的紧迫感。 N95的口罩,一只也没有,也根本买不到。刚好收到山东建邦集团支援给我们的一批医用口罩,二话没说,马上整了6000只。另外把最后的40件防护服也全部捐出来,还加上北京首汽约车公司支援给我们的4000副透明橡胶手套,写上“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还有“一衣带水,风雨同舟”,装了满满一小车,送到了位于新宿的东京医科大学医院。 东京医科大学医院创建于大正5年(1916年),目前是日本难病大病综合治疗的主干医院之一,每年都接纳了许多来自中国的患者检查与治疗。 院长三木保主任教授是日本著名的脑神经外科专家,副院长系井隆夫主任教授是消化器官肿瘤专家。为了这一批捐赠物资,系井副院长特定从埼玉县赶回,两位院长一起迎候我们,迎接这一批对于他们来说的“宝贝”。 三木院长说,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么多中国企业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唯有多救治病人,才能报答大家的爱心。尤其是以后有中国患者来就诊,我们一定会尽全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区没法进去,我顺便参观了医院的内视镜检查与治疗中心。整整的一个楼层,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内视镜,让我这个外行看得眼花缭乱。据说,这个中心是世界最先进的内视镜治疗中心。 我趁机向系井副院长敲竹杠:“以后我介绍中国病人来您这里治疗,您得替我收治。” 系井副院长说:“那绝对是一句话”。 冷静观察疫情中的中日关系,发现也有“坏事变好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