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废弃共享汽车“停车场”:风口过后路在何方?
时间:2020-01-14 04: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机会何在:降成本或助共享汽车突围 杨青认为,“行业还有机会,只不过现在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很多从业的人可能来自车企、网约车企业,还有可能跨行业,大家都是在摸索。团队并不熟悉出行市场的运营,运营效率也大打折扣。” 余洋也认为,未来的行业趋势还是区域化、寡头化。目前玩家主要资产太重,运营水平有限,主要还是团队问题,有经验的团队太少,只能做到少数城市可以盈利,精细化运营比较难。未来运营出路需要提高运营效率,考虑运营城市的城市基础,包括人口、城市半径、停车价格等。 共享汽车注册企业一度破千家,有实力的玩家大多为车企背景的企业。首汽集团的GoFun出行,上汽集团的EVCARD、力帆控股的盼达用车曾是行业前三。此外,北汽集团的摩范出行,北汽新能源的轻享出行都是行业玩家。 在杨青看来,一周的出行需求分布不均,工作日用户对时效性要求高,网约车需求量比较大;周末用户对时间的弹性比较大,价格更敏感,分时租赁需求更高。“如果两者结合,才能把一辆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所以目前网约车与分时租赁都吃不饱。” 共享汽车与私家车不一样,共享汽车是高频交易,也是一次性消费,用户的需求为出行,要求是方便快捷,成本低。 杨青认为,共享汽车行业真正的需求是平台要赚钱,司机也要赚钱,但乘客对价格敏感。所以如果要想不涨价,只有在车辆本身以及能耗上想办法。 “任何一种互联网模式都需要规模效应,每台车需要分摊运营和研发的成本,车辆越多每辆车的这些成本就越少。无法规模化,成本就会居高不下,加之公共交通日益完善、网约车覆盖率提高,以及道路、城市管理完善,共享汽车面临的问题不少。”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认为。 “但是要做调整是不容易的,因为车企出身的共享汽车平台,车辆供应来源比较固定,有其他一些考量。如果按商业化的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不会考虑那么多其他的东西,就会选择市场里面相对来讲比较便宜的那一款车了。”杨青介绍。 “车企背景的共享汽车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来说会强一点,与此同时,转型或大调整也是很难。”杨青表示。 互联网分析师唐欣观察称,共享汽车行业整体而言,在过去几年发展过快,大量资本进入催生了市场泡沫,目前到了一个挤泡沫的阶段。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未来共享汽车行业会回归理性,不会大面积铺开,而是会集中在部分其他交通设施不足的区域,作为出行领域的一个补充,比如相对偏远一点的景区。”
5/7 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