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市场全面放开:本土企业直面外资竞争(2)
时间:2019-12-12 06: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市场逐渐放开的趋势下,外资动力电池企业也纷纷在中国进行了布局。2018年,LG化学在南京落地了动力电池投资项目,松下也计划在大连工厂专门制造用于电动车的电池。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国产后的电池供应商,松下和LG化学都是热门传闻对象。其中,松下是特斯拉“熟悉”的合作伙伴,美产特斯拉便是由松下供货。 特斯拉的“举棋不定”和“两手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力电池行业竞争之激烈。而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了几年的本土品牌,这一次能否直面外资品牌的竞争呢? 一位接近动力电池行业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外资动力电池的竞争优势主要是技术与成本控制,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壁垒”。以松下为例,有产业分析指出,尽管同样生产的是三元锂电池,但松下采用的是另外一种配比的原料,可以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降低成本。 不过,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随着规模提升,国内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逐年降低。以宁德时代为例,2015年其动力电池系统价格为2.27元/Wh,2018 年降至1.16元/Wh,年均复合下降约20%。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也在降本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例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在研发CTP(Cell to Pack,无模组动力电池包)技术,试图用更精简的电池包内部设计来提升电池性能,亿纬锂能等企业也在年报中表示要提升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来提升良品率,降低成本。 CTP技术尚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不过近期有消息显示,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包已经进入批量导入商业生产的阶段。在12月6日宁德时代与北汽新能源深化战略合作的签约仪式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CTP技术将覆盖到北汽新能源现有和即将推出的全部主流车型。” 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是关键法门,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即将迎来市场的真正“检阅”。 (责编:肖蒙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