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巡礼丨博世工厂:打造汽车精密零部件的“灯塔工厂”
时间:2019-11-19 15: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一个小小的喷油器,要经过二三十道加工工序才能成型,而在青岛高新区的博世工厂里,这样的汽车精密零部件,每天数以万计地从生产线上走向市场。2012年11月,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在华第二个生产基地在青岛高新区正式动工。如今七个年头过去了,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博世工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500人规模的大厂。据来自法国的厂长马博文介绍,几年来,工厂的产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25%,人员规模也在逐年增长。未来,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工厂也将不断革新,努力打造汽车精密零部件领域的“灯塔工厂”。 产品精度“细过头发丝” 在博世青岛工厂的门厅里,放着两个柱状的小模型,这是两款喷油器产品,分别用在重型和轻型柴油车上,从模型上可以清晰看到喷油器的剖面结构,产品直径2~3厘米,但却有着各种精细的小零件,复杂地组装在一起。 喷油器是柴油发动机上的一个核心零部件,属于加工精度非常高的精密器件,设计、工艺难度非常大。作为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有限公司在华的第二个生产基地,博世青岛工厂的主要产品就是重型、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共轨喷油器。 换上工作服,穿上劳保鞋头,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域,近距离探访了这座汽车零部件领域的“精密王国”。 生产车间里,流水线上的物流小车不时穿梭着,工作人员有序分发原材料,并将产品运往下一环节。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清洗、组装、测试,三大环节紧密配合。据生产科长张敬诗介绍,工厂目前共有四条生产线,包括今年从土耳其引进的一条新产线,每天数以万计的汽车零部件从这里下线运往各地。 “喷油器是柴油发动机必不可少的,加工需要二三十道工序,精细度是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车间班组长王正成告诉记者,他是工厂的老员工了,来博世六年,也见证了生产线上从人工操作到自动化的逐步转变。“随着对技术的持续改进,工厂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生产效率比投产初期提升了百分之七十多。” 产量平均年增长率125% 博世汽车柴油系统是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的合作伙伴。从1927年连续生产柴油喷射泵开始,博世的名字就和柴油领域的所有重要的革新——从分配泵到电控系统再到共轨系统和尾气后处理系统联系在一起。 2012年3月15日,青岛高新区与德国博世签署了投资备忘录,商议博世喷油器项目进驻。同年5月,双方正式达成意向,签署了项目投资协议书。从2012年建厂,2014年正式投产,近几年,工厂的产量和人员规模都有了大幅的提升。“从建厂到现在,我们的产量平均年增长率125%,我们的人员在2018年底增长到2014年的3倍。”博世青岛生产基地厂长马博文介绍。 “我们在无锡有个500多人的研发团队,我们所开发的所有的产品都是面向中国市场的,而且都是量身定做的。”马博文介绍,进驻中国市场多年,公司的产品可以不断满足中国的汽车排放标准,从原先国三、国四一直到现在的国五、国六标准,公司在不断提供更加节能环保的产品。 “科技成就生活之美”,采访中,马博文特地向记者强调了公司的口号,他说,“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且要减少一些能源的消耗,这是我们设计产品的一个动力。” 做中国制造2025的模范先锋企业 “今年我们从土耳其引进了第二条轻型商用车喷油器生产线,还从奥地利引进了新的产品——单体泵以及部分的加工设备,目前我们所有的厂房都已经用满了,未来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希望可以继续扩大产能。”马博文说。 马博文用三个词来形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据他介绍,公司会把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联系起来,用技术革新让工厂更加智能化。同时在人员培训上,做好企业转型的相关培训,比如增加燃料电池等相关内容。公司和青岛当地的一些职业学校也保持着合作,公司的经理和负责精益生产的人员会不定期到学校讲解产品知识,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也会加入到博世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