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更” 全实现(2)
时间:2019-11-11 14: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进博会上有丰富多彩的现场活动、供需对接会、项目推介会。进博会释放的一系列政策红利、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使都乐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多渠道的销售新路径。我们将积极申请第三届进博会的“入场券”。 此次进博会坚持国际一流展会目标,其国际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展会本身看,买卖双方专业化程度更高。上百个高级别团组进馆观展,高效率开展洽谈交易。 从配套活动看,既有高层次国际论坛,又有相关部委政策解读;既有知名企业或行业组织举办的供需对接、新品介绍和研究发布会,又有相关国家(地区)、境内各省份开展的非商业性特色文化展演活动。 从国际合作单位看,除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外,还新增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 (本报记者 郁静娴) ▋感言 现代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总裁申东瑾: 本届进博会,“全球首展”“全球首发”的产品和技术明显增加。今年是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年,我们希望靠更强的创新力收获更多认可。 韩国现代重工有7款机器人首次参展。比如为适应新能源汽车材质的变化,我们的“自动铆接系统”拥有超高压点焊焊钳,能提高焊接质量;为满足高精度、高品质工艺要求,我们的车身涂胶系统拥有视觉及激光传感器,能进行三维扫描分析,确保涂胶准确。 进博会里看创新,看点有三: 看展出展品,首发效应越发集中,200多项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行业的新品在这里首发,70多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在汽车展区汇聚,大批全球尖端新装备亮相装备展区。 看办展举措,开辟参展参会人员在线注册快速通道,优化参展流程。新增“进博会发布”平台和知识产权保护与商事纠纷处理服务中心。增设企业展区新题材和室外展区,强化观展互动体验。开辟“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促进文化交流。 看展后落实,中外合作密集对接,创新要素加速融汇。 (本报记者 邱超奕) 图片说明: 图①:进博会现场,参观者人流如织。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②:一位茶艺师在进博会上展示茶艺。 新华社记者 陈建力摄 图③:装备展区,SVH仿人五指机械手精巧灵活。 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图④:希腊参展商向参观者推介优质产品。 本报记者 王骁波摄 图⑤: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白俄罗斯参展商正在展示当地美食。 本报记者 陈尚文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累计77个月销冠,哈弗H6为何能够屡屡封神?
- 下一篇:中国市场彰显磁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