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阔别435天 滴滴为何“匆匆”重启顺风车?

  原标题:阔别435天,滴滴为何“匆匆”重启顺风车?

  阔别顺风车江湖已经长达435天的滴滴,终于有了新的动作。

  11月6日,滴滴出行公布了最新产品方案,同时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方案提到,试运营期间,将在这7个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根据新方案显示,滴滴在准入门槛、行前预测、行中保护、行后处置进行了升级。其中主要包括:对车主三证信息以视频形式动态采集,并引入失信人名单筛查;在司乘双方见面前,提供互验卡进行二次确认;下线附近接单功能,车主只能在常用地点间接单,且限制每日接单数量;全程录音等。

  消息一出,即刻引发了媒体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对于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回归,有网友表示,希望滴滴能够重新在出发。不过,滴滴相关的新产品功能也引发了巨大争议。

  第一,新产品功能对于女性不太友好。

  对此,人民日报微博发表评论称:保护女性安全,就要限制女性夜间乘车吗?这是个欠考虑的商业决策。呵护女性的,从不是禁令,否则「足不出户」才最是安全。从本质上说,顺风车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但好的商业模式要赢得商业认同,不仅要价廉,更要物美。顺风车,应该让人顺心。

  第二,外界质疑顺风车业务的重新上线运营是否获得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准许。在新产品方案中,滴滴仅仅表示了“报送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并未提及审批意见。有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是滴滴在跟监管博弈,试探监管对顺风车恢复的态度。

  一、着急上线为哪般?

  在新产品方案中,滴滴很多措辞含糊不清。比如没有明确是否继续抽成,还是具备完全的公益性质;另外,安全问题也没有彻底根除,而是对于女性乘客进行时间限制来展示滴滴在安全方面的努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滴滴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有有点操之过急了。那么,为何滴滴要“匆匆忙忙”重新顺风车业务呢?

  第一,顺风车这块“肥肉”,谁也不想丢。

  2015年,上线不到1个月,滴滴顺风车入驻了11个城市。不到2个月时间,大肆扩张到137个城市,扩张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到了2017年,顺风车日均订单量达到200万,顺风车乘客数超过3000万,覆盖城市高达351个。

  根据滴滴对外公开的数据,顺风车业务上线三年多时间内,顺风车的日订单量达到100至200万单,按滴滴全平台的2000至3000万单的日接单量来看,占比接近10%。据媒体报道,滴滴顺风车2017年收入2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元人民币,成为公司盈利的绝对支柱。但后来滴滴否则了9亿利润的说法。

  总之,不管是接单量、GMV(2017年成交总额高达200亿)等已经取得的数据,还是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顺风车都是滴滴布局出行领域不可多得的“大蛋糕”。其实,早在2017年,顺风车业务已经是除快车专车以外的第三大产品线。并且顺风车是实质上的共享经济,还会有数以亿计的私家车司机成为未来潜在用户的可能,市场前景和规模不可限量。

  因为去年2次凶杀案被迫下线的顺风车业务,滴滴暂时丢掉了市场,对自身伤害也挺大,。据极光大数据今年3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顺风车下线后的2018年下半年,滴滴的日活(DAU)从8月份最高点的逾1600万,降至12月底的1105万。

  这块顺风车“肥肉”,滴滴不能丢,更是丢不起。

  第二,顺风车江湖的“沧海巨变”。

  滴滴不在的日子,顺风车领域其他玩家大肆扩张,疯狂抢食着原本属于滴滴的市场蛋糕。

  今年4月,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曾发布公开信,称滴滴顺风车提到的安全措施哈啰早全部落实了,并称“我坚信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对于滴滴,哈罗可谓是火力全开。

  其实,早在去年12月,哈罗便开始招募大量司机。在今年2月,背靠阿里,哈罗正式大张旗鼓涉足顺风车业务。

  到今年7月,哈啰顺风车在超过300个城市上线,认证司机数超过700万,发单乘客1800多万。哈罗从共享单车领域,趁着滴滴不再,抢食了不少蛋糕。

  除了哈罗,还有较早立足顺风车业务嘀嗒同样没闲着。到今年9月末,嘀嗒宣布用户突破1.3亿,车主数量突破1500万,取得了较大的扩张成效。

  另外,顺风车领域还涌现出高德地图、美团聚合模式,还有合资结盟传统车企的阿里和腾讯。其中,高德地图坐拥4.8亿月活,于今年6月在广东、武汉开通了顺风车业务。

  此外,曹操出行今年9月在成都、杭州两城正式上线了顺风车。11月初,曹操出行又在北京、广州等20座城市上线了。

  老大不在,各路豪杰虎视眈眈。时间再往后推移,滴滴顺风车重新回归,在想夺回市场的绝对话语权就难了。

  时间不等人,滴滴等不起。

  二、滴滴面临估值缩水

  2018年5月,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滴滴谋求赴港上市,当时的估值或达到700-800亿美元,而管理层的理想估值却高达1000亿美元。

  而不巧的是,后面连遇2起恶性杀人案,滴滴遭遇信任危机。并且,随着顺风车业务的下线,以及外围互联网打车巨头股价的连连下挫,滴滴估值缩水不少。

  7月25日,滴滴出行与丰田汽车宣布将在智能出行服务领域拓展合作。同日,丰田宣布将对滴滴进行总额6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滴滴与广汽丰田计划成立的合资公司。而前一天,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滴滴整体估值(市场价)为550亿美元。在丰田投资后,天眼查中滴滴的估值金额升至600亿美元。

  10月初,Information援引未具名的知情人士报道称,部分滴滴股东正在考虑以低于该公司最近570亿美元估值的价格减持股份。

  另据悉,一位知情人士说,一位中国投资者最近在二级市场上出售了部分滴滴股票,估值约为400亿美元,而另一位美国投资者试图以43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股票,但找不到买家。

  总之,滴滴如果未来一段时间重启IPO,估值想要700-800亿美元,怕是别想了。看看优步、Lyft在美股的情况就知道了。

  今年5月10日,优步正式挂牌纽交所,上市之初的估值高达824亿美元。而如今随着持续大幅亏损,美股投资者也用脚投票。截止目前,优步报26.94美元,总市值仅459.54亿美元,较上市之初缩水超过35%。

  美国上市的另外一家出行公司——Lyft,与今年3月28日正式挂牌纳斯达克,上市最初估值为243亿美元。而如今市值仅有125亿美元,跌幅超过50%。

  优步和Lyft两家出行领域巨头的股价暴跌,给滴滴造成了估值上的伤害。

  三、尾声

  2012年成立的滴滴,在7年时间内已经融资14轮,融资规模超过240亿美元。真可谓烧钱无数,但还没有烧出盈利来。

  2018年滴滴亏损额度高达109亿元。创始人兼CEO程维也曾公开承认,滴滴成立至今从未盈利,累计亏损已达400亿元,未来能否盈利不好说。

  未来的滴滴,还有很多路要走。这次顺风车的回归,也希望滴滴能够真正怀着对于生命敬畏之心,重新出发,而不是再一次被资本裹挟,蒙蔽了良知。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