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偷渡者”背后的故事:这是一条危险的捷径,回报率比读书高
时间:2019-11-01 04:1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 我还在越南的时候,以为欧洲是粉色的,但到了才发现,其实它一片漆黑。" 失联的越南女孩裴氏绒曾这样写道。她曾同家人表示将前往英国,其后不知所终。 和她一样想着奔向 " 粉色 " 欧洲的人并不在少数。在越南,即使是在有效的减贫过程中,仍有人铤而走险偷渡他国,更何况,贫困只是他们冒险的原因之一。 10 月 1 日,越南河内,严重的空气污染让当地居民纷纷戴起了口罩。图 /CFP外媒关于越南乂(音同 " 义 ")安、河静、广平等地疑似遇难者家属的报道中还充斥着哭声。 而在胡志明市," 英国卡车惨案 " 社会反响极小,几乎没有人谈论此事,并且政府已经实行有限的网络管制(BBC、CCN 越南语新闻页面已被封锁)。我在越南使用 VNPT 宽带,怀疑 VNPT 已与政府合作封锁了一些网站,旗下的移动网络服务商 mobiphone 同步封锁。我身边认识的不认识的,也没一个人在社交网络上提到这件事。 在这里,哭声似乎被掩在一片寂静之下。 " 我在越南时,以为欧洲是粉色的 " 越南人往欧美移民已非一时之事:殖民越南时期,法国从越南带走不少伪政府官员;越战结束后美国派来接大兵的船同时接收了大量越南南部的难民;越南当年从德国、波兰政府借钱,结果因为通胀崩溃没钱还,就用输出劳工来还债。 即便是在波兰,越南裔也数以万计。 这一批移民家庭在越南当地人看来,属于上流阶层,普通人非常羡慕。 就我这几年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整个越南社会比较浮躁,讲价丢人,跟服务员提合理要求丢人,吃不完打包丢人,精打细算丢人,车、药品、生活用品几乎都是国际大牌,本地人也非常追求这些东西,实在是因为本土基本没有,很多东西都要进口。 另外,崇洋媚外严重,认为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女性外嫁情况相对普遍。 在越南,只要你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并亮出外国人身份基本可以通行无阻,比如我本人在越南就能享受外国人的最高待遇。 当地年轻人在网络上接触到的真真假假的信息,对国外的认识并不全面,而有的,只是看到了 " 摸不到的幻象 "。 就如同此前说自己将偷渡英国,现在 " 卡车惨案 " 后失联的乂安省女孩裴氏绒,她曾写道:" 我还在越南的时候,以为欧洲是粉色的,但到了才发现,其实它一片漆黑。" 10 月 28 日,越南河静省,疑似英国货车惨案遇难者的家属满面愁容。图 /CFP偷渡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比读书高 移民,是一部分普通越南人实现阶级跨越的重要手段。 我公司有越南员工在平均 28 ℃的胡志明市生活,却舍不得买空调,因为要寄钱回家。公司聚餐有同事打包回家,老母亲感慨多少年没有吃过那么好的菜。还有越南中部 " 经济不错 " 的农民家庭,没有房子,住在类似凉亭的地方,每个家庭成员一个吊床,吃饭席地而坐,没有任何电器。这些都是挣扎在越南经济最发达城市胡志明里的农村年轻人的真实生活,还有更多没有办法出来的穷到无法想象的人在挣扎着。 在当地,教育并不能保证出人头地,且教育成本不低。实际上,偷渡是一种投资,回报率比读书高。 越南农村在教育、医疗、治安等方面,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很多越南新一代年轻人,并不想待在家乡,渴望城市的工作。他们努力考入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外资企业。但对于普通越南农村家庭来说,家中的孩子进城务工仍然面临困境。因为几个大城市的房价,折合人民币都在每平米万元左右,压力太大。学历低的年轻人,要想找份像样的工作,更为艰难。 在某些地方,如果年轻人因为要出国而向亲友借钱或者借贷一般都不愁借不到,而如果是要拿钱去做生意,却可能没有几个人肯借给你。因为做生意风险太大,而出国只要勤奋节俭打几年工,钱都是能还得上的。在很多国家,越南移民聚集区也会对偷渡而来的同胞提供帮助。 为什么多人选择去英国?选择偷渡的人,一般背负的是整个家庭的沉重希望,且多半没接受过什么高等教育,没有专业技能,只能干苦力,这类人在亚洲国家打黑工,也只能起到改变个人自身命运的结果。想让自己整个家庭都好过,就只能到人工更贵报酬更高的地方。 他们知道,这很危险,但也知道,这是条摆在眼前的捷径。 30 户报案家庭和被污染的家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