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S INSIGHT 智能工厂 汽车制造 数字化
时间:2019-10-30 08: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从早期的自动化技术,到现在的互联、可视化管理,以及未来的人机协作、相互通讯、大数据闭环……汽车制造行业总是高新技术的试水场。即便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产业依旧阴晴不定,但似乎并不影响那些意欲再次阔步的企业,他们通过细心观察、谨慎布局、夯实技术后,又出发了。 今天,当In技术接踵而至,我们的企业准备好了吗?本期AMTS INSIGHT | 产业洞察,以“智能工厂怎么玩?”为题,邀请了包括:国机铸锻、大制科技、固智机器人、均普工业、大连德欣、艾森曼、柯马、中汽工程、西门子、大族激光等多家企业参与讨论。他们正在为包括汽车等多个工业板块提供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亦深谙各产业的未来转型之道。 转型智能工厂现状 关键字:数字制造元年,自动化瓶颈,主流车企新探索,先把0做好 在大制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增长官姚奇看来,智能工厂的探索之路自2015年以来不断实现阶段性的突破。直到2018年至今,很多智能工厂才开始陆陆续续地在做真正的,比如像类似POC的验证项目,开始正式投了。“而2019年,在我的理解上,可以认为是汽车智能制造或者数字化制造的元年了”。 在过去,车企都是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除却航空、船舶,能源等特殊行业以外,汽车在常规的离散制造行业,其制造水平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在这个基础上,它再往上一层,即往工业4.0、智能制造方向迈进,其步伐与稳健性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姚奇强调。他所看到的汽车产业,在制造效率以及产品质量上已经有了稳固的基础,下一步则是侧重于——从制造的稳定性、工艺的稳定性、以及包括如何在制造的环节上来降低成本。 那么,如何在传统的自动化技术已经触底降本增效的极限状态,另辟蹊径?姚奇提到了,从设备底层获得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再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来提升效率。这也是不少主流车企正在探索、并开始实践提高稳定性以及降低成本的一个方向。 “智能/数字化工厂上起来的话,肯定要分阶段——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而真正的目的是解决企业当下最现实的问题。”国机铸锻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庞洛明对于智能工厂的体会有着自己独到的体会。“首先要把质量、稳定性、产品标准这些问题解决好,再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把工厂管理好。作为设备提供方,我们一定要为用户将来考虑,为他们提供扩展性。 汽车制造缘何步入产业转型? 关键字:坏时代好机遇,终极目标,解决问题 行业的起伏,设备厂商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深刻的。固智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孙令强在采访时称,汽车行业的销量下滑对主机厂,尤其一些自主品牌(中小品牌)的影响甚大。“但反过来看,对我们提供汽车智能化装备的企业而言,倒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汽车企业会更加注重减员增效。” 通常,汽车制造企业对成功率、停线率的要求极高。一些工艺中的节拍非常快,JPH甚至能达到60或者更高,那么这种要求就意味着停线必须严格控制到一定程度以内。基于此,固智机器人通过3D机器视觉引导,以及随行不停线的装配技术和辅助定位、跟随的一系列技术,令汽车的总装自动化得到了显著提升。 孙令强指出,目前,汽车总装车间的自动化率不足15%,很多环节仍以人工的方式,充满着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汽车行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就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巨大挑战。”但这个时期,也意味着企业有更多时间去考虑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从长远来考虑,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一定是会促进这些主机厂在降本增效方面的实质性进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我觉得对我们反倒是个机会。 “这些意欲步入转型的企业其实最关心的是——如何帮我解决问题。”姚奇随后补充道,过去可能是帮我发现问题。但其实终极目标是解决问题。 而在庞洛明眼中,每一个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内容又都不相同。“要根据每家企业状况来做这个方案。”他强调,投身数字化/智能工作要有定力,而且要有持续性和忍耐力,还需要一定投入。反之,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显然是做不好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