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取得进展 智慧出行难在哪里?(2)
时间:2019-10-30 07: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的实现难度依然很大。”张宝林分析说,第一,难在实现的周期长。根据预测,无人驾驶汽车成长为具有高影响力的商用产品还需要至少10年,全环境下自动驾驶预计将在2030年或者更长远的时间才能实现;第二,难在技术瓶颈多。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技术还十分薄弱,尤其是对芯片、底层操作系统和高性能感知部件等技术的掌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第三,难在协同范围大,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一项涉及跨专业、跨行业、复杂度极高的系统工程,绝非依靠某一家汽车企业、互联网企业或者是通信企业就能够简单地实现,需要国家、行业、企业乃至社会各方面以共生、共建、共赢的商业模式进行分工和协作。 杜航伟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示范应用,确保安全可靠。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加强安全技术和装备部件的研发应用,加强交通安全需求场景技术研究和应用创新。严把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安全关、质量关,继续推进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基础设施、测试能力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车联网、身份认证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机制,严格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安全监管。 据陈吉宁介绍,去年以来北京新增开放20条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安全道路测试里程已达73万公里。下一步,北京市将以安全为红线,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等重大项目,在全市开展更大规模、更多场景的示范应用,提供多级别、多种类的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及创新交通形态验证环境。 王志清表示,交通运输部将实施自动驾驶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建设自动驾驶示范路、示范区,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2022年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等重大活动为节点,开展集中应用示范,通过构建真实的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 “我们将支持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攻关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面向未来出行的融合创新平台。同时,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以车载操作系统创新应用为牵引,打造各类市场主体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苗圩说。(记者 黄 鑫)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