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教师被埋操场16年背后:县城“狠人”杜少平(2)

家属找到学校后,黄炳松曾组织教职员工去搜山,张航告诉新京报记者,“我们处室有40多个人,两三个人一组,把水池、河边、山上的茅草堆和防空洞都找了,甚至把农民冬天放红薯的地窖都找了,找了一两天没找到,后来就停止了。”

邓世平的家人去学校找领导、贴寻人启事、去电视台打广告、去新晃县公安局报案,最终无果后,也搬离了县城。

邓世平家人多方打听得知,杜少平是最后一个与邓世平在一起的人。就在邓世平失踪当晚,两个月没动工的挖掘机雨夜作业。

曾跟过杜少平几年的马仔“南哥”告诉新京报记者,他2004年初从监狱出来,杜少平为他接风时喝大了,嚷嚷着“有个老师讨厌,两个挖掘机给他埋掉了”。

━━━━━

车工下岗

在新晃,杜少平及其团伙赫赫有名。据当地警方6月29日通报,这是一个“长期盘踞在新晃县境内的涉恶犯罪团伙”,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包括杜少平(绰号“少爷”)、姚才林(绰号“草上飞”)、宋峙霖(绰号“毛猪”)等人。

杜少平的“黑社会”生涯,直到中年以后才开始。

杜少平的一位“79届”学弟对新京报记者回忆,杜少平“高中时很普通,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但“他们家族在新晃是混得比较好的”。

杜少平的母亲是新晃县工业品贸易中心的一名普通员工,不过“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一辆自行车都要凭票购买、领导签字,能在百货公司工作也很俏”。

杜少平的父亲是新晃县彩色印刷厂的办公室主任,一位与其相熟的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年的厂长是一个南下干部,“没啥文化,权力都掌握在他父亲的手里。”因此,在别人看来,杜少平是一个“家境优越”的人。

1978年,杜少平从新晃一中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省化油器厂,成为了一名普通一线车工。

一位化油器厂老员工回忆,当时杜少平工作积极上进,跟同事们关系也不错。上世纪80年代初,单位要培训技术人才,杜少平还被单位派出去读书,回来后成为了一名“搞图纸的”技术工人。直到90年代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被调走,他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始终被同事和领导认可。

杜少平调到了母亲所在的新晃县工业品贸易中心做营业员,在这里,杜少平依旧过着“朝八晚六”的规律生活,直到1999年减员增效,杜少平“下岗”了。

一位杜少平的旧相识告诉新京报记者,下岗后的杜少平开了一家五金店,恰逢附近修铁路,“一个铁路采购员刚好找到他,采购员说铁路上要什么零件,他就去进这个零件卖给铁路上。”

五金店生意让杜少平赚来了第一桶金。此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1999年,杜少平开了一间名为“夜郎谷”的KTV。

▲6月21日,杜少平名下的KTV已被查封,大门上还贴着一张落款为“新晃县工业品贸易中心办公室”的“催款通知”。新京报记者 李云蝶 摄

“夜郎”之名源于历史典故中的夜郎国,相传是中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夜郎王的一句“汉孰与我大”,让“夜郎自大”成为了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典故。

这个名字对新晃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味。就在邓世平失踪的2003年,贵州、湖南等多地还曾为争夺夜郎古国都邑所属地打了一场口水战,其中湖南数新晃声势最为浩大。

在新晃开KTV的不少,但占下夜郎这个名字的只有杜少平一个。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杜少平的微信名就叫“少爷”,而他的微信签名为“欢迎来夜郎谷KTV”。

━━━━━

女下属“跳槽”后被泼硫酸

“晃哥”从KTV时期开始跟着杜少平做事,他眼中的杜少平是个“笑面虎”,“你跟他没利益关系的话,他老远就笑着跟你打招呼。”而一旦牵涉到利益,即使是朋友,杜少平也会立即反目,其中流传最广的一件事就是“泼硫酸事件”。

2004年10月左右,湘妹子曹云从怀化市来到新晃县,在杜少平开的夜郎谷KTV做大堂经理。

因为性格大气、仗义,擅长维护客户关系,仅半年左右,曹云就在当地有了一点名声,新晃县另一家夜总会的老板高薪来挖她。曹云犹豫着找到杜少平商量此事,没想到,杜少平不仅没有不快,反而嘻嘻一笑,“没关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嘛,能理解能理解。”

曹云说,她当时觉得杜老板是个“很有素质”的人,没多想就跳槽了。她离职后,很多夜郎谷的“小姐”和客户都跟着一起跳了槽。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