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汽车产业进优胜劣汰阶段 竞争环境变化
时间:2019-05-21 20: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5月18日报道 日媒称,中国汽车市场去年告别了连续多年的销量增长。由于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日本汽车制造商也面临较大影响。 据日本《读卖新闻》5月17日报道,3月底,上海汽车集团举行新车发布会,其副总裁王晓秋指出,今天的汽车市场形势非常严峻,“活下来”永远是第一条。这一发言引发了中国媒体的关注。 报道称,企业高管表现出危机感,象征着汽车产业急速成长阶段结束,优胜劣汰竞争正式开始。 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新车销量约为2808万辆,比前一年减少2.8%。这是28年来中国汽车销量首次低于前一年。 2019年销售形势也比较低迷。第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减少11%。 报道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急速成长的时代迎来终结,竞争环境发生多个变化。除了贸易战给汽车产业的商务环境带来风险外,还有以下变化: 一是政府政策变化。 中国政府要求汽车制造商自2019年起生产一定比例的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此举目的在于推动实现“电动汽车强国”。 报道表示,汽车制造商需要面对的不光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问题。中国政府还要求,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达到一定标准。今后,中国政府还计划出台“国六”标准,排放标准严格程度与欧洲相当。汽车制造商需要同时推进汽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 中国计划2022年撤销在汽车领域对外资的限制。这也将成为竞争激化的原因。 二是,大城市限购汽车。 报道称,为解决交通堵塞问题,中国大城市实施限购汽车的政策。例如,在北京,2019年普通小客车指标为4万个,现在申请人数约为320万人。深圳实施汽车摇号竞拍制度,个人平均成交价约为7万元人民币。购车门槛提高。 三是补贴政策的变化。 2017年,小型车购置税优惠结束。今年6月,中国政府将缩小新能源汽车补贴发放对象范围,在此基础上补贴减半。根据计划,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于2020年结束。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崔东树指出,经营不善的制造商难以生存,今后淘汰速度将加快。 世界汽车制造商依然会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这是因为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中国市场新车销量约占全世界的30%,市场规模是美国的1.6倍,是日本的5倍多。潜在需求也很大。截至2018年,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170辆左右。而美国和日本平均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分别超过800辆和600辆。可以认为,中国市场还有发展空间。 各汽车制造商对中国依赖程度也很高。大众汽车总销量的近40%来自中国市场,美国通用汽车则超过40%。 报道称,令人担忧的是,日本汽车制造商在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汽车领域起步较晚。日本企业必须认识到,如果看错竞争环境的变化,则可能很快就掉队。(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