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又往前迈进一大步
时间:2019-10-11 08: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近日举行的2019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上汽集团、宝马、滴滴三家企业率先获得了上海市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这是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牌照,上海成为国内首个为企业颁发该类牌照的城市。没过几天,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以及深兰科技获得了武汉颁发的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试运营许可证。从最初的公开道路测试,到上海市允许在测试过程中载客,再到武汉鼓励开展商业化运营,可以说,在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推动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首先,上海和武汉最新牌照发布的时机正合适。若太早,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水平还存在诸多不足,难以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下一步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经过近两年开展的实际道路测试,相关部门对于不同企业的智能网联技术水平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颁发示范运营的牌照也将更加公平和合理。 其次,通过允许载客实验和商业化运营,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的进一步推广和技术提升。更高智能驾驶技术的配备,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更高的购车成本。据了解,当前国内已经有一部分汽车企业的L2级别技术可以实现量产,但制约其发展的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消费者愿意为其埋单的意愿还不高。一旦有更多普通民众参与并体验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技术成果,一方面可以增进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开始接受并愿意为智能网联汽车支付更多费用,汽车企业就能拥有更强劲的动力投入到L4甚至L5级别技术的研发中去。 第三,在技术可靠的基础上,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探索对于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武汉此次发放的牌照给企业探索更多发展可能性提供了条件。业内有观点认为,由于成本较高,智能网联技术或将最先在商业领域实现应用,例如商用车和网约车等。目前,相关商业模式还不明朗,及早开展相关探索和实践,也有利于其他企业少走弯路,让行业发展尽快进入正轨。 不过,在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新一轮产业风口的当下,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汽车企业,在示范运行或商业化运营方面都应该更加冷静和理智,切忌冒进。毕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从功能到体验等各方面还存在诸多挑战,保证载客过程中的安全至关重要。汽车企业应尽量保证技术的成熟和先进性,提前开展大量的仿真测试和封闭道路测试;地方政府则应严格把关,确保汽车企业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相关领导还共同签订了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将形成“互联、互通、互认、互信”机制。此前,车企在国内不同城市获取实际道路测试牌照时经历的考试不尽相同,重复测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的浪费。笔者希望国内更多城市能加入到“互联、互通、互认、互信”机制中来,争取让全国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形成统一标准,方便汽车企业更好地开展道路测试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最高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距离大规模普及和应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此之前,行业与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戒骄戒躁,切实稳步推进技术进步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共同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出行社会的需求而努力。施芸芸《 中国汽车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