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无法量产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与谷歌公司差在哪儿?(2)

  在当前诸如激光雷达等硬件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越好的性能意味着越高的单车造价成本。否则技术不过关,安全也就没保障。但过高的单车造价,却可能打击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更何况现实中的路况恐怕很难支撑起完全的自动驾驶,让消费者充分体验自动驾驶的乐趣。

  比如早在2017年7月,奥迪就发布了全球首款L3级别量产车型——全新一代A8,但由于定位于L3级别,功能开启需要满足特定场景的特定限制条件,比如只能行驶在有对向车流隔离带的高速公路上或多车道公路上,并且所有车道的车行驶缓慢,车辆间距非常小;车速不超过60公里/小时;车辆传感器监控范围内没有交通信号灯或行人等等。这样大打折扣的自动驾驶技术,可能打消很多人的购买意愿。

  “人机共驾”模式,未必是自动驾驶发展必要的阶段

  同时,这样低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人机共驾”,但这种模式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性呢?

  事实上,Waymo公司之所以决定采用激进的完全自动驾驶路线,原因之一就在于“人机共驾”的汽车控制方式并不安全。斯坦福大学汽车中心前主任Clifford Nass认为,要求驾驶员在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之下,遇到紧急情况时介入干预、掌控汽车,至少需要5秒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完全的控制。

  在5秒之内,可能就已经意味着灾难的发生。正如Uber的自动驾驶测试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发生的车祸一样,导致一名骑自行车路人死亡的背后,是软件的故障与失职的安全员。

  也正是这个案件,使得亚利桑那州的部分居民对Waymo公司投入的无人车服务感到不满。

  虽然有些企业提出的,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迫使驾驶员专注于开车,以便随时接管汽车,但这样的“自动驾驶”方式也就背离了其本质。

  就此而言,“人机共驾”逐步融合的自动驾驶汽车发展路线,未必就是完全自动驾驶时代来临前的其中的某个过渡阶段。恰恰相反,这样模式可能在某一时刻,就被彻底抛弃。

图 5:Waymo的商业模式

图 5:Waymo的商业模式

  “激进式”与“渐进式”路线背后的商业模式之争

  与传统车企通过低级别自动驾驶+量产汽车售卖的商业化方式不同,Waymo公司采用了提供服务和技术授权为主的方式来产生收入。这种思维更符合当前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的思维。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对应的是不同的消费者思维,一种是拥有汽车,一种是使用汽车。一旦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主流,是否每家每户都还需要拥有固定一辆汽车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更何况,如果要指望自动驾驶汽车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共享经济的模式,必然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唯一选择。在这种思维之下,提供服务便是王道。

  所以,在2018年年终之时,两种截然不同的自动驾驶景象,有可能恰是两条自动驾驶发展路线的一次前景比拼。追求量产还是投入服务,两种不同的商业思维,或许就在此刻已然决定各自的最终结局。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无法量产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与谷歌公司差在哪儿?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