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汽车换电技术将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重构与融合带来新机遇
时间:2019-09-06 11:5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8月30日至9月1日,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举行。北汽新能源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仿列先生登上大会讲坛,就新能源汽车换电技术及其商业运营模式与创新作了题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重构与融合”的主题演讲。 马仿列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对着新的要求、挑战和巨大的机会。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充电模式已成为市场普遍认可的一种方式,但仍存在三大问题:成本、安全、充电便捷,慢充时间过长效率低,快充因技术瓶颈导致电池寿命迅速衰减,并会引发安全事故,这些仍困扰着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换电模式找到了属于它的生长空间,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是新能源汽车能源供应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运营车辆领域,充电模式难以满足出租车、网约车运营时间长、行驶里程长、寿命要求长的需求,换电技术及其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纯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又一重要模式,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思索,探讨未来。否则将严重影响整个中国新能源汽车来之不易的行业生态。 “换电模式”有望重构新能源汽车全生态链条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在北汽集团贺兰山之行的半年业绩沟通会上提到:“全力聚焦产品品质化提升,积极的推进全谱系产品的换代升级,以设计配置等维度的突破进化,同时稳步的推进全面新能源化和智能网联化的双轮驱动发展,聚焦新能源技术与智能网联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超越用户期待的智能网联新能源精品车型,进一步向高品质发展迈进。” 在演讲中,马仿列也对新能源车飞速发展带来产业链巨大挑战提出了自己的“破解之道”——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充电式新能源汽车无法满足城市出租车这样的运营类车辆运营时间长、行驶里程长、寿命要求长的需求。近几年,“北汽新能源”一直高度关注这一问题。马仿列透露,“北汽新能源”率先在全国出租车、网约车领域推进换电技术,围绕以出租车为例运营里程长、车辆负荷大的特征,重点发力底盘式锁轴错齿换电系统,其具备快速准确定位、安全可靠锁止、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特点,克服了制造一致性、装配容错性、连接安全性、换电成功率及稳定性等多项技术难点,有效解决目前慢充及快充存在的技术问题、改善电池安全与整车成本问题、给充电模式作为重要补充。换电模式通过集中型充电站对大量电池集中存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在电池配送站内集电池调配、更换及其他服务于一体。 基于换电技术下的商业模式运营及创新 自2010年起,我国就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换电模式的研究,但受限于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成本压力,换电模式没有大规模推广。随着换电技术的成熟、市场推广快速扩大,产业的发展及相关标准政策的逐步完善,换电模式的“机遇期”已经到来,马仿列认为,车电分离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大发展趋势。 “北汽新能源”稳步推进的“擎天柱”计划,为整个产业能源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北汽换电方案。通过车企、换电运营商、电池企业、换电装备企业组成换电产业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挖掘电池全生命周期利用价值,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重构、产业链融合、经营领域延伸,借助国家政策在简化建站、换电统筹规划、补贴、标准化多方面支持,全面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同时,我们的国家和行业更加关注和支持换电技术及其商业模式的推广,使其健康、快速、有序发展。(李经) [ 责编:赵艳艳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