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国内新能源造车企业都是“垃圾”!
时间:2019-07-13 12: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从开始接触汽车行业,我就深知,没有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是可以通过捷径获得成功的,它们无不付出巨大的汗水,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所以我对传统汽车行业存在深深的敬畏之心。 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势力的诞生,让我产生错觉:难道造车真的有那么简单?一夜之间,在政策的诱引下,国内上百家新能源造车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看似表面光鲜,实为汽车产业的笑柄。 为何传统汽车企业没有激进般的发展新能源? 这个问题我再三思量,为何丰田、大众这些全球巨头企业没有快速投放新能源产品?而国内不知名的品牌诞生一大堆。丰田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成果是巨大的,而宝马、奥迪、奔驰有上百年的历史沉淀,早已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多项技术专利和智能驾驶技术。 就连奇瑞2018年都卖出9万台电动车,而上百家新能源造车势力加起来销量不过3万台! 汽车行业有着强资本密集的属性,需要上下游大量的配套产业辅助,通常投入大见效慢,同时又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丰田大众造车不是一两年了,仍然避免不了缺陷召回,国内的新能源造车势力仅凭一套华丽的APP,借助代工的方式或东拼西凑就有了量产车?这样的基础实力和毫无沉淀的工艺,恕我不敢为其CALL。 若不是奔着巨大的补贴,会有如此多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诞生吗?我想不会。虚造销售凭证、虚标续航、电池组“缺斤少两”已经让不少骗补的车企丑态尽显!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收紧,想要通过补贴短期内快速获利几乎成为不可能,那么补贴退潮后,被搁浅沙滩的造车新势力将不在少数。 脱离政策导向后,国内新能源造车势力必然转向更公平的市场化竞争。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技术储备?资金实力?造车经验?品牌认可?要想和传统汽车厂家同台竞技,新能源造车势力胜算几成?恐怕没有吧。 届时,产品的根本竞争力将放在品质和品牌力上。毫不客气的说,当新能源汽车环境逐渐成熟,当丰田大众等传统巨头企业杀入,国内新能源造车势力没有一家能够站得住脚。 以领头羊蔚来汽车为例,交付难、资金困、找来江淮汽车为其代工,但2018年交付1万多台车的成绩并不让人满意。蔚来财报显示,2018年亏损额达到93亿,加上2016年亏损25.7亿,2017年亏损50.2亿,蔚来三年时间就亏了172.3亿,亏损额度逐年增加。 “烧钱”几乎成为这个行业最一致的标签,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谁来掏钱?这种无节制烧钱短期却看不到回报的事情,只会让唯利是图的机构投资者越躲越远,让一心想要拉动GDP的地区政府愁眉苦脸,让房地产开发商们苦笑: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深耕汽车上下游的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说到:没有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值得投资,2019年将是它们的倒闭年。 保守估计,一个整车企业至少要200亿以上的资金,十年左右的磨砺,才能检验这个汽车品牌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势力,有几家能熬得过去? 特斯拉在美国政府的持续支持下,熬了16个年头才发展到今天,但仍未实现年度盈利,可想有多难。而如今国内新能源造车势力想要模仿特斯拉的脚步从1-2,难上加难! 从第一梯队来看,蔚来、小鹏、拜腾、威马等都有了自己的初步产品。蔚来ES8售价高达44.8万,注定不是适合中国老百姓的车;小鹏G3在车顶上装个用以拍摄风景的摄像头作为卖点;拜腾汽车更夸张,直接在车内装上49寸大屏,比很多人家里的电视还要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