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的"十二时辰":写作之外 我也很有趣
时间:2019-07-12 08:3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带火了一众演员,也带火了对唐朝文化、服饰、社会风俗的讨论,当然,还带火了原著作者马伯庸。 被称为“文字鬼才”的他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把发现的题材开脑洞,用幽默的语言写成故事给别人看,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写作之外,马伯庸是个有趣的人,刷微博、打游戏,出去旅行找好吃的……于他而言,生活与文学并行不悖,却又水乳交融。 一次答题引发的写作 对文字,马伯庸仿佛有种奇特的能力,常常能将一个线索拓展为一整个小说世界。 作家马伯庸。受访者供图 《长安十二时辰》小说的由来,就始于他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提问,“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 马伯庸略略一想,用键盘敲下几千字,尔后获得近两万点赞,一个死囚、老百姓等都参与其中的传奇故事,就此在天宝三年上元节的12时辰内徐徐展开,地点是长安城。 可等到真正动笔,他才发现最大的挑战还不是故事编织或人物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 “比如怎么喝茶?怎么吃饭?哪里如厕?甚至长安城的下水道什么走向、隔水的栏杆什么形制等等——要描摹的,其实是一整个世界。无论写得多细致,都不嫌多。”想了想,马伯庸跑到西安实地考察,“希望距离那个真正的长安城更近一点”。 他翻了大量资料,光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就读了一大堆,抠细节具体到字词,“你说‘一进门看见一个碗’和‘一进门就看见一个青釉瓷碗’显然不一样,后者观众一下就能想到碗的样子”。 在马伯庸近乎强迫症一般的写作方式下,人们最终看到了许鹤子的衣裙高髻,张小敬的织锦缺胯袍配六合靴……街道两边鳞次梓比的店铺,富贵人家的高堂华楼,一个活生生的长安呈现在观众眼前。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古代天眼” 小说里的生活细节处理好了,但马伯庸很快发现,烧脑的事还在后头。 马伯庸。受访者供图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节奏紧张的“古代反恐剧”,上元节不慎点燃的灯笼,为长安城可能要面临的一场火攻埋下伏笔,敌人在哪里?如何防范?几条线索同时活动,不怎么好驾驭。 “最难的地方是怎样让角色们快速地动起来。”马伯庸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消息传递,他就利用烽燧堡传递消息的原理,设计了一套“望楼”系统,像是古代天眼一样,望楼上的士兵可以随时观察坊市街道上的变化,主角们也能及时获得别人传递的新消息。 所以,在剧版《长安十二时辰》里,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和顶头上司贺知章,就利用长安城的望楼,密切关注着长安城里的动向,精准还原了小说中的一幕。 文学创作和影视剧是两种体系。在拍摄过程中,马伯庸负责把分内工作做好,提供好的人物关系,接下来让专业团队完成转化过程,“往往会有惊喜”。 他特别喜欢第六集中一段精彩的演出,“葛老、小乙和张小敬的互动设计特别好,比原著更丰满充实,令人感叹编剧是如何从小说里扒拉出一节普通桥段,然后又翻出新花样的”。 没想到这个剧这么火 6月27日,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开播。播出前半小时马伯庸才得知消息,后来激动地发了条微博,说“老泪纵横”。 虽然挺有信心,但他确实没想到剧能这么火,演了没几集,以前的同学、同事扎堆打电话、发微信找他聊,他才意识到这部剧真正“出圈”。 马伯庸也在网上跟大家互动。有人奇怪主角张小敬的名字太萌,他就转发了一条微博,晒出了两张图片,一个是一本书的封面,一个是书中的一段内容,清清楚楚写着“骑士张小敬射国忠落马”,解释人名的由来。 无疑,他对《长安十二时辰》很满意:它提供了足够丰富的观看维度,喜欢甲胄的人,可以去探讨甲胄的造型;喜欢服饰的人,可以去了解、研究服饰……每个人都能在剧中找到一个点去深入探讨。 “播到现在,网上也已出来好多篇服饰、建筑、道具的历史考据文章。这对一个剧来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马伯庸说。 搜论文当写作素材的“较真”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深圳公积金联名卡丢失如何补办?
- 下一篇:补贴新政改变新能源车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