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降魔之困”:高科技作案 老手段破案(2)
时间:2019-07-04 21:4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警方反映,最近出现的一些应用新技术的新式诈骗手段百姓难以防范。如新出现的语音合成技术,可以完全模仿一个人的声音语调,再用改号软件模拟出电话号码,一个电话打过来,从号码到声音都是亲朋好友的,受害人连发现都发现不了。 基层反映,目前电信诈骗“技术手段”创新快,可以根据打击情况迅速开展针对性变种,并不断利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快捷支付等新技术及其管理漏洞。2016年底各地成立反诈骗中心后,短时间内曾打得对方“措手不及”,取得显著效果,但随后电信诈骗发案数与损失金额又开始逐年上升。 “2016年时,案件比较简单,一般都能止付住。”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民警邢江涛说。据邢江涛和大同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陈军介绍,那时取钱链条为:受害者将钱打到银行卡后,诈骗分子迅速分流多张银行卡,由“车手”提现,提成后返给“水房”。紧急止付一般能止付到五级,即钱到卡后转的前五次都能冻结。 目前犯罪分子根据打击情况开始进行针对性破解。受害人的钱到了银行卡后,二级就进了第三方公司,如打到支付宝等平台公司后,迅速分流购物,利用七天退款的规则等,将退款分流到不同账户。等警方查出流水,钱早已出了支付宝变现。 钱难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专业洗钱”花样翻新。警方表示,除了国内专业的提现团队,一些跨境洗钱公司也让他们难以适从。如一些赌博公司,以押赌资的方式将钱打过去,赌博公司抽取15%左右的手续费后将钱洗到境外。一些新出现的边贸公司也成为洗钱工具,如一些犯罪嫌疑人在东南亚成立边贸公司,以卖东西的名义让境内的钱合法打到境外,到账后迅速变现,只收取10%左右的佣金。民警介绍,一般一起案件中,最终到骗子手里的钱大概只有六成。 反诈骗如何道高一丈 面对“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变化的专业化电信诈骗作案手段,基层普遍反映,目前打击机制和方式落后于电信诈骗发展水平,必须进一步完善打击治理和预防机制,以快制快,以科技制科技,方能有效破解。 多位受访人士建议,要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快速联动机制。民警表示,在调取银行卡等信息方面,银监部门要形成“数据跑腿,人力不跑腿”的快速协同机制。基层民警反映,在山西省追查银行流水过程中,除了农行可以跨省调取犯罪流水信息外,其他银行都不支持。 太原警方侦办的一起案件中,作案银行卡开户行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取款地在广东,民警只能先去开户行提交手续,再去取款地,一来二去,钱早被取走了。而这种跨省调取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只需打通部门壁垒,让电子数据多“跑路”即可。 民警还向记者反映了第三方平台调取数据难等问题。他们说,在腾讯、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调取作案流水过程中,全国民警都需先到深圳、杭州等地,由当地网安部门开具介绍手续后去平台排队,调回资料需要至少一周时间。为了节约时间,民警利用个人关系,私底下在这些平台调取相关数据只需要一天时间。 此外,制度和司法层面产生的不适应性需破解。目前一些制度在基层产生一些不适应性,比如,按照相关规定,电信诈骗案件涉及重点地区人员采取属地打击原则,而一些地区迫于“不摘帽领导不得提拔”等考核压力,控制发案率和打击数,甚至制造打击阻力,往往“捂盖子”,自己不打也不让别人打。 有受访者建议,对落户、恶意开卡等重点人群应加强大数据分析和管控防范。太原警方侦办的一起案件中,湖北籍的嫌疑人长期在湖北工作生活,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到江苏、湖南等地的银行到处开卡,一个城市十几张,半个月后就消失了。这种情况往往是专门为下游提供银行卡,按照行情,一套卡价值五六千元。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 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要强化涉案账户查询、止付、冻结管理,对于公安机关通过管理平台发起的涉案账户查询、止付和冻结业务,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立即办理并及时反馈。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建立涉案账户查询、止付、冻结7×24小时紧急联系人机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