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山西省運城市大運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的工作人員正在加緊生產訂單產品。 金玉敏攝(人民視覺) 2月8日,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首批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正式投入使用。 穆明飛攝(人民視覺)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召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深入討論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工作舉措,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2021年重點工作,要求做好全產業鏈協同、“車—路—網—雲”協同,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現狀如何?《規劃》啟動之年,車企和消費者都有哪些新動向?筆者進行了採訪。
“智能”“環保”受青睞
如今,新能源汽車正加速駛入普通人的生活,成為一種新時尚。
這幾天,在江西南昌從事教育工作的俞先生收到了自己的新車——特斯拉MODEL Y。“這輛車我在半年前就下單了,等了這麼久終於提到車了!開了一周,感覺和傳統燃油車區別真的挺大。”俞先生說,自己購買這款新能源車前已有一輛車齡七年的燃油車,到了換車的時候。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態勢如火如荼,很多新理念、新應用吸引了他。
“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覺得新能源汽車省錢。比如,燃油車每公裡要耗掉約0.4元油費,而電動車一般百公裡需要15度電,大約8元錢,這樣一下子就能省30多元錢的費用。電動車的保養、維修費用也與傳統燃油車不同。除此之外,以電作為汽車的能源,還十分環保,有助於減少碳排放。”他說。
對杭州市民張財明而言,除了節能環保之外,智能化水平高是自己選擇新能源車的一大原因。“新能源汽車都有OTA系統升級,不像以前的燃油車那樣,車機功能較為單一,系統升級還得去4S店,導航升級要單獨收費。另外,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系統不像普通車的電瓶那樣特別虧電。”張財明說,政府的政策優惠,也讓很多人覺得新能源汽車更劃算。
按照《規劃》,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規劃》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是中國工業領域第一個面向“十四五”及更長一段時期的發展規劃,體現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屬於汽車工業領域的一個新賽道,其成長潛力和想象空間十分豐富。借助政策扶持與技術攻關,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效,但能否獲得更多消費者青睞,依然有賴於產品自身的技術“含金量”。
科技含量不斷提高
與傳統的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依然存在續航裡程、低溫條件適應、充電樁布局等方面問題。這些因素導致一些消費者持觀望態度。
家住天津的張思文表示,盡管身邊一些朋友已經開始購買新能源車,但自己目前還不打算出手購買。“我感覺,新能源汽車在續航方面不如我現在開的燃油車令人踏實。一方面,加油站的普及程度目前依然遠比充電樁高,而且加油幾分鐘完事﹔另一方面,北方冬天寒冷,車外氣溫低,車內又要開暖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狀態容易受影響。”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規劃》啟動之年。工信部已明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要統籌推進補短板和鍛長板,增強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同時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切實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
據了解,各大車企正紛紛加大技術攻關,努力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品質。
登录后评论